英国《金融时报》3月12日文章,原题:租赁公司增强中国在世界航运业影响力 中国租赁企业获得几百艘船舶的所有权,交易金额达数百亿美元。这是个新迹象,表明该行业在经历持久财务危机之际的快速洗牌。
就在航运业的贸易形势大多惨淡之际,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及交通银行旗下的租赁公司等中资企业达成的这些交易,为船东提供了急需的融资。
全面数字目前不得而知,但1月在伦敦举行的一个会议传出的消息称,中国租赁企业去年投资航运业115亿美元——这代表了几百艘船。全球三大集装箱船运营商马士基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和达飞轮船都已与中国企业达成租赁交易。
由于对进口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集装箱货物的出口及规模庞大的造船业,中国在国际航运业已然享有一定影响力,如今业务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
不过,目前的趋势也引发了一个问题:若将来不景气迫使运营商拖欠款项时,这些协议能否使中国对世界航运具有额外权力。业内人士说,目前不清楚中国企业日后面对危机会如何行事。
中国租赁公司踏入了欧美银行近乎全面退出船舶租赁后留下的空缺。2008年金融危机后,散货、油轮和集装箱等三大航运形式均出现下滑,欧洲银行和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因此亏损严重。加拿大集装箱船东塞斯潘的首席执行官说,在从前的贷款机构“几乎关上大门”之际,中国的银行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融资,“中国人真的是张开双臂迈向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