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不占地或少占地等优势,这样的技术经济特征是水运业的先天属性。笔者曾参与长江黄金水道对沿江经济社会贡献的相关研究,其中对水运的优势做过较为系统的分析。水运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水运在资源节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即在单位能耗、占地、成本和运能等方面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具有优势;其次,水运在环境友好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即在排放、噪声、景观美化等方面具有优势;最后,水运对社会进步与和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即安全性和特殊时期的关键作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内涵
经济学所说的比较优势,指的是相对优势,不是绝对优势。但是,水运业所说的比较优势,其实是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较优势所能发挥的空间也会变化,一门心思地钻在比较优势中不能自拔就可能出问题。比如,油价如果高涨,水运的优势就会凸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越严格,水运的优势也会更明显,土地价值的上升本质上也是有利于水运业发展的。从另外的视角来看,经济社会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小康社会下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快速的交通运输予以匹配,供应链也需要更高的速度来实现高效运转,这时水运速度慢的劣势就会凸显出来。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尽管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但会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边缘地带产生转移。以前因为成本高而不愿意空运的不少货物会因为油价的下降而转向空运。
抱定比较优势显现供给老化
水运业抱定比较优势,就可能忽视需求的变化,进而显现出供给老化的特征。简而言之,供给老化即传统的供给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从而显现出供给过剩的状态。水运业的供给老化体现在以下五个特征。
一是供给的时效性没有与时俱进。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航运业应对油价上涨的策略是减速航行,班轮航行速度下降20%。航运业应对危机的改变之策并非从提升客户满意度出发,而是从自身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航运业的技术创新集中在低速航行的节能型船舶上,相应的结构和线型也是为了满足低速航行的需要,很难适应未来快速和灵活性兼顾的船舶市场需求。中国高铁的横空出世,最近,由300公里/时提速至350公里/时也已提上日程。这就足以证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运输的时效性越来越敏感,而时效性在走倒退路的航运业怎么会有竞争力?同时,船舶大型化使得单家船公司很难揽到足够大船满载的货,因此航运联盟就显得十分迫切。航运联盟虽然解决了船舶大型化的满载问题,可是所提供的服务较以往却缺乏一致性和可靠性,这仍是航运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客户价值的行为。低迷市场下船公司运营举步维艰,因此航班准点率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这还是无视客户价值的行为。无视客户价值的航运业,何谈未来与“互联网+”相融合,实现用户价值?
二是供给的价格没有与时俱进。从港口服务来讲,过去港口装卸大件货物,由于受装卸设备的制约以及大件货物难以形成规模的约束,装卸费用较高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是合理的。如今,装卸设备能力大幅度提高,大件货物逐渐增多也有利于港口装卸机械规模运行,而高昂的装卸费必将使这部分高价值的客户流失。比如,理货业务,在集装箱电子标签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集装箱理货技术含量不高,成本极为低廉,相应的收费还沿用过往的人工理货时的费率是极不合理的。再如,集装箱班轮运价,并不是为客户提供简单明了的一种价格,而是由基本运价和附加费构成,附加费的名目多达几十种,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变化。更有甚者,基本运价是负值,靠目的港的附加费来盈利。如此不透明的运价结构,不是应有的服务态度。
三是供给碎片化。从客户来看,他们只关心运费和花多长时间运到,其实并不关注其间经过了哪些环节,而航运业本身并无法实现客户所关心的“门到门”服务。航运业如果还是沉浸在过往“航运业不可或缺”的历史优越感中,而没有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提供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那么只会被正在崛起的供应链管理企业所淘汰或边缘化。
四是供给灵活性难言与时俱进。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水运业的船舶大型化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但船舶大型化的副产品就是水运服务的灵活性下降。大型船舶需要大型枢纽港与之匹配,需要超大型码头和超大型装卸工具与之适应,同时还需要巨大的揽货能力,后方的集疏运体系也需要极高的效率,还需要航运联盟来与之相适应。如此繁复的运输环节需要每个环节的可靠性,这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水运服务的灵活性。现在只有中小型航运企业在提供更为灵活性的服务,而这样的服务并不是行业的主流。
五是制度供给难言与时俱进。著名海事律师林源民在《航运业要不要讲信用?》中写道:“航运业是一个不需要讲信用或者讲了信用也没用的行业”,因为长期以来诸如责任限制、单船公司、空壳公司及反垄断豁免等行业惯例本就在抹杀行业的信用。责任限制即是让船东的责任限定在一定的额度以内,单船公司则是将船东的责任限定在一艘船以内,空壳公司则是船东以一名不文的新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进而将责任限定在这家新企业以内,在航运业发展的某些时段和某些地域还可享受反垄断豁免的待遇。这些长久沿袭下来的规则已经变为显规则,似乎天经地义,不可更改。近些年呼声很高的《鹿特丹规则》试图给船东增加些责任,从而使得长期以来倾斜的天平稍微公正点,但推行起来十分困难。历史上,航运业在开拓疆域、促进海洋国家崛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规则向航运业倾斜有其历史的必然,航运业在当时的环境下当然可以“自恋任性”。只是,时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航运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不断下降,上述老化的制度和规则迟早要改变,未来终将把有信用的企业留下来。
忘记比较优势方能重生
忘记比较优势,凡事从水运的比较劣势思考问题,在速度上提升一点点,在价格上更加透明一点点,在服务的灵活性上增强一点点,市场空间和盈利机会就会出现。船舶改装、船舶提速、“一体化”服务、航运大数据等都是针对水运业的比较劣势而采取的行动,也终将获得市场的回报。市场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快速船舶、频率更高的航次就能够获得市场溢价。市场低迷期,跟随策略将会失效,需要企业拿出开拓的勇气,用开放的眼光在市场中搜索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的小机会,然后在比较劣势上逆操作,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水运市场不是没有盈利机会,哀鸿遍野的惨境下,仍然有企业过得不错。这个市场再也不能因循守旧,而是需要发现的眼睛,需要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