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蓝色版图上的“中车轨迹”

   2017-06-06 中车船海装备网4420
核心提示:  继陆上驰骋后,又劈浪前行,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国产动力推进系统陆续乘上国内外各种船舶,不断打破国外垄断。  5月18日
  继陆上驰骋后,又劈浪前行,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国产动力推进系统陆续“乘”上国内外各种船舶,不断打破国外垄断。
  5月18日上午9点,浙江省台州市松门镇海域,海风拂面,轻波拍岸,5艘49.9米的远洋渔船依次排列,驱浪前行。而这些远洋渔船前进的动力正是来自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船舶电力推进变频驱动系统,也是国内首批使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远洋渔船。一天下来,渔船通过了农业部浙江省渔业船舶检验局的全部检验,并且海上试航成功,不久之后,这些渔船将开往伊朗捕鱼。
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国产动力推进系统陆续“乘”上国内外各种船舶
  同一天的山东威海海域,130米的第二艘海洋工程大件运输船也出发了,三天海上试航后,中车造的变频驱动系统顺利通过船东和中国船级社(CCS)(中国船级社简称CCS,是中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的检验认可,船东当场点赞道:“没想到中车高铁陆上功夫了得,海上功夫也厉害。”
  就是这样一个个场景,拼起了中车“蓝色版图”。
  继轨道交通产业之后,船舶业成为中车版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6年时间,其销售收入从几千万元增长至3个多亿元,中车造的动力推进系统“装”上了国内外的各种船型,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局面,驶向世界。
  隔行如隔山,从驰骋陆地到劈浪前行,中车是如何跨界的?
  5月中旬,记者跟随中车株洲所员工来到了项目一线,听闻了一个个“以技术换市场”的故事。
中车造的变频驱动系统顺利通过船东和中国船级社
  “扬帆出海”: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和当初的轨道交通产业处境类似,国内的船舶电力推进变频驱动系统是块技术处女地,一直依赖着进口,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直陈:“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制造2025》也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海洋强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
  适逢其时,致力“中国制造”的中车选择并购切入。
  上海汉格自动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船舶自动化与变频驱动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具备丰富的船用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经验。
  2011年中车完成了对上海汉格自动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并购整合,成立上海中车汉格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中车株洲所,作为中车面向全球船舶行业的产业平台,开始专业进军船舶电力推进及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
  通过并购,中车株洲所可以将轨道交通技术应用到国家海洋产业发展上去,上海中车汉格可面向全球范围从事船舶电力推进、全船自动化、船舶辅助设备系统方案的集成与开发。
  在中车株洲所董事长丁荣军看来,这次并购不仅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更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助推。正是这次明智的并购,开启了中车跨界之旅。
  劈浪前行”: 用技术换市场
  中车在轨道交通行业是“巨头”,但在船舶业却是“新丁”,如何打入这个已被国外全垄断的市场?
  哪里败阵,就从哪里站起来。
  一方面,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是船舶的核心,变频器更是核心的核心,而一直以来,这些核心产品都被国外垄断;另一方面,中车的动力牵引和变频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船舶电力推进变频驱动系统技术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成果,何不直接从核心着手?
  首个船舶电力推进变频驱动系统订单来了。
  “与陆上跑的轨道交通不一样,船舶要面对高温、高湿、盐雾等多变恶劣的环境,其中,在带电的情况下,从未做过交变湿热的实验。”中车株洲所船舶电力变频推进系统项目经理付如愿清晰记得,项目虽不大,但毕竟是中车蓝色版图的第一单,当时他和同事在近50℃的狭窄船舱设备室里,将控制电、强电、辅助电等各个电种轮番实验,一个周期就是24小时不间断。为了防盐雾,板材都是委托国外做的盐雾试验。
  2013年11月中车自主研制的首台400kW船舶艏侧推变频器完成了各项中国船级社认证标准规定的试验,通过了中国船级社CCS的认证,中车造的第一个船舶动力产品出海了。
  “后来船东还反馈说,在一次航行中,螺旋桨故障造成船上其他配套系统设备受损,独有中车的侧推变频器毫发无伤!”付如愿说,“这次的成功,标志着公司变流器产业已具备进军船舶领域的能力。”
  但这只是开始,要真正挤进早已被国外巨头占领的市场,路还很长。
  中车的第二单,是被誉为“海上叉车大力神”的5万吨半潜船。半潜船是专门从事运输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型舰船、潜艇等超长超重但又无法分割调运的超大型设备的特种海运船舶。半潜船建造复杂,使用过程更是凶险一场,稍有不慎则会造成船毁人亡的事故。因此,即使需求量再大,在全球范围内,5万吨级别以上的半潜船也只有10余条。自然,对推进系统要求更高。
  付如愿记得,当时设备一出厂未做陆上联调就发货现场,整个电推系统直接在船上测试,压力巨大,调试需要增加系统速度检测作为标定,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需要增加工装,但船舶设计院觉得多加工装会沟影响船的空间,怎么办?
  在对方同意添上工装情况下,中车不断做技术实验,最终攻克难关,实现无需添加工装即可确保可靠运行。
  2015年3月该系统通过了ABS美国船级社的认证和船东船厂的验收。这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大吨位级海洋工程船舶上的首次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领域的垄断。在极端严酷和高度危险的环境下,还攻克了船舶驱动用大功率、极大惯量电机的快速动态响应技术和不确定负载工况下的转矩动态补偿技术,各类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试船结束那一刻,外国船东与我们一一握手,惊叹没想到中车还有这么棒的核心技术。”全程参与系统调试的中车株洲所系统工程师郑晖为此海上漂了17天,他说,“该船东共拥有4大船舶平台,原先全都是用的国外产品,后来把2个项目交给了中车,这也是中车第一次在高端船舶领域,与外国巨头交锋。”
  以技术为敲门砖,市场格局还在不断被打开。
  2015年7月5日装载中国中车株洲所上海汉格电力推进系统的146米海工特种大件运输船在浙江舟山成功下水。这是我国第一艘配置有DP2动态定位系统及中车电力推进系统的国产大件运输船。
  而且,由于采用中车自主研发的电力推进系统,该船比常规动力大大增强了机动性和操作性,在严酷海洋环境的作业工况下耗能减少15%以上。专门研发的3D运维软件系统,能实现船舶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这些先进的技术在特种运输船中相融合,是目前我国在此种船型的首次尝试,打破了一直由国外垄断的市场格局。
  在国内市场赢得好评后,中国中车船舶电推系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前景光明:成为改写版图的引领者
  如今的付如愿、郑晖、向言丰都变得更自信了。
  6年时间,中车株洲所已自主完成八种船型、十六船套电力推进变频驱动系统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覆盖了大中小型各类推进功率等级,实现了单产品到谱系产品,从单一船级社认证到国际主流船级社认证,从内河到远洋的重大突破。未来,公司将依托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引领国内船舶电驱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实现船舶电驱装备实现全面国产化,并成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领先者。
  事实上,近年来,中车株洲所频频大手笔,布局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除了自主研制多套国产船舶电力驱动变频系统外,株洲所斥资1.3亿英镑正式收购世界知名海工企业SMD公司100%的股权,打造陆海两栖产业集群的新格局。
  “船上核心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国内能进入的也就是阀门、铁件之类附加值极低的产品。”付如愿指着一处贴有某国外品牌的控制柜说,“希望国产品牌在高端船舶上,能渐渐崭露头角,占有一席之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