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与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股转让协议,江苏大洋海装65%的股权被南京长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相比之前破产倒闭、分拆拍卖的一些民营船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江苏大洋海装或许博得了一个较好的“归宿”。
被收购后主打靶船研制建造
5月27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收购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65%股权的进展公告。公告称,2017年1月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荀金标、蔡君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性框架协议》,南京长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荀金标、蔡君合计持有的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65%的股权。
根据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估,江苏大洋海装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3204万元。5月26日,南京长峰与自然人荀金标、蔡君签署了《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南京长峰拟现金方式收购荀金标持有的江苏大洋9.94%股权和蔡君持有的江苏大洋55.06%股权,收购总价为8580万元。本次收购完成后,南京长峰合计持有江苏大洋海装的股权比例为65%。
事实上,江苏大洋海装具备高速靶船的研制能力与生产经验,有生产和交付海上模拟平台的经验。基于此,南京长峰此次收购完成后,将以江苏大洋海装为发力点,专业从事全任务系统靶船、高速靶船、大型海上船舶等海上蓝军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提升电子蓝军装备配套层级,增强该产业板块整体发展实力。航天发展称,本次收购符合公司发展方向,有助于公司夯实电子蓝军产业板块,实现业务协同发展、做大做强。
成立10年更名4次
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6日成立,注册资本13040 万元,由荀金标、蔡君出资组建,荀金标担任江苏大洋海装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蔡君担任江苏大洋监事兼财务总监,两人系夫妻关系。公司成立后曾多次更名,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原名泰兴森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2010年9月10日,变更为“江苏森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2011年4月19日,变更为“江苏大洋造船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5月4日,最终变更为“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本次收购前荀金标持有江苏大洋海装44.94%股权,蔡君持有55.06%股权。
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的制造等,具备设计和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年造船能力达30万吨。截止2015年,该公司已先后为美国、新加坡、挪威等世界各地客户建造了近60艘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及海洋装备产品,包括65米三用工程船、68米混合动力平台供应船、70米多用途平台供应船、83M平台供应船等各类型船舶及海洋装备产品,总价值近50亿元,实现利税超亿元。
荀金标两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造船业持续低迷,随着船东付款条款的苛刻和造船成本增加,民营船企资金趋紧。为了转危为安,大洋海装逐步改变经营方针,由以散货船为主导产品转型为主营海洋平台辅助工程船,先后承建了液化石油气(LPG)船、大马力三用拖船、海洋平台辅助船、大型起重铺管船等,以期通过错位发展,在海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仅仅两年时间,江苏大洋海装“易主”、被收购,当初转型发展海工船的规划也就此戛然而止。一定程度上表明,民营船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艰难与困惑,特别是在当前船市低迷期,中小型民营船企凭一己之力仍旧难抵船市颓势,加上自去年来海工船市场“一蹶不振”,江苏大洋海装转型海洋平台辅助船无疑是走进了“死胡同”。
新三板上市不了了之
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在2015年5月4日最终更名后的三天,即:2015年5月7日,江苏大洋海洋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兴举行了新三板合作签约仪式,希冀取道红火的国内证券市场来为企业注入“活水之源”。
然而,原本计划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股改工作,2016年一季度将在全国股权转让系统挂牌的规划并未如愿实现,大洋海装登陆新三板的上市之路,最终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