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中集来福士抢占海工装备“制高点” “蓝鲸2号” 预计年内交付

   2017-06-19 船海装备网6210
核心提示:  从胜利一号到蓝鲸一号,中集来福士瞄准100%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第7代深海钻井平台  抢占海工装备制高点  可燃冰,2017年最
中集来福士抢占海工装备“制高点” “蓝鲸2号” 预计年内交付
  从“胜利一号”到“蓝鲸一号”,中集来福士瞄准100%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第7代深海钻井平台———
  抢占海工装备“制高点”
  可燃冰,2017年最为惹眼的一个词汇。
  成功试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是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这座平台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
  “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为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铺路,将对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缓解煤炭、石油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蓝鲸1号” 聚焦超深水领域
  历经近4年的建造,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今年3月,由中集来福士建造的世界最大作业水深、最深钻井深度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拖轮的牵引下驶离港口内锚地,奔赴南海作业。
  “蓝鲸1号”,由中集来福士完成全部的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和调试,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入级挪威船级社。平台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蓝鲸1号”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DP3闭环动力管理系统,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蓝鲸1号”拥有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MCC报验点,电缆拉放长度120万米。作为最先进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该平台不仅在物理量上远超于其他项目,而且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克服了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全球采购、实际作业应用等诸多挑战。
  中集来福士采用详细设计和基础设计并行推进的策略,仅用9个月完成了平台的设计任务,比标准设计周期缩短了3个月;首次使用100毫米超厚钢板,在全球率先成功完成CTOD实验,使中集来福士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通过CTOD实验,并具有该类焊接生产能力的企业;在项目中首次运用“日清日结、日事日毕”的精益管理,提高生产进度15%。
  “蓝鲸1号”,是中集来福士交付的第九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也是中国船厂在海洋工程超深水领域的首个“交钥匙”工程。
  “蓝鲸2号” 预计年内交付
  眼下,“蓝鲸2号”钻井平台正在烟台基地深水码头按照计划进行舾装和调试工作,预计年内交付。“蓝鲸2号”是“蓝鲸1号”同系列姊妹船,也是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第二座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其最大工作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双塔双钻结构。2016年3月,“蓝鲸2号”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完成大合拢。
  “两者的核心技术都是一样的,‘蓝鲸2号’在项目建造工艺等方面较‘蓝鲸1号’有重大创新突破。”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二部经理于长江介绍,像“蓝鲸2号”钻井甲板盒的加强在片体和分段阶段安装焊接、RST指梁基座在地面机加工等工程,提升了质量,提高了效率。
  从1978年交付中国首座座底式钻井平台“胜利1号”,截至目前,已陆续有12座身披五星红旗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大型重器从芝罘岛驶出,奔赴挪威北海、墨西哥湾、巴伦支海等海上油田作业。这些海工重器一次次刷新记录,批量走进国际主流市场,进入海洋更深处。
  “中国建造的钻井平台,好样的!”2012年,烟台中集来福士海外建造交付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在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完工交付后,俄罗斯船方发出这样的感叹。
  “俄罗斯首次在技术上接受我们设计,并对各项指标非常满意,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突破。”时任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于亚说,以前建造海上平台的设计全部需要依赖外国公司,现在他们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从“购买技术”到自主设计、生产的跨越。
  值得关注的是,不论闯进挪威海域还是北极圈,中集来福士所有平台的研发设计,均源自烟台高新区的中集海工研究院,这里是中集的研发“大脑”。
  中集海工院是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中心,拥有800名研发设计人员,多家国际知名船级社在此设立研发机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实习基地。2013年,中集集团收购位于瑞典的知名设计公司BT,BT拥有丰富的深水平台概念设计和基础设计能力,与中集海工院形成中欧互动的研发创新格局。
  深水钻井平台,一直是我国海工装备创新极力寻求突破的领域。由中集来福士牵头的32家企业组成创新联盟,瞄准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第7代深海钻井平台。
  协同创新突破深水钻井平台
  中集的创新,实现了两条线上的延展递进,一个是从工艺革新到批量生产再到自主设计;另外一个是,从企业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国家层面协同创新。
  对于中集来说,可燃冰的试采成功,深水钻井平台的屡次突破,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协同创新。
  2016年11月20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与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在烟台签署“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并举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的引进,历尽艰辛———
  2014年12月1日,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第七次年会在临沂市召开,期间提到在北方建设中乌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的想法。
  2014年5月,中集来福士与巴顿焊接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就在烟台高新区共建“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事宜达成一致。
  2015年,由于双方合作出发点不同,合作设想差距较大,项目受阻。困难面前不低头,烟台改变了合作思路,由中集来福士牵头搭建全球化的“技术创新平台”,该平台由与西门子、MH、康斯博格、GE和宝钢等国际五百强企业分别组建的联合实验室、数字实验室共同组成,具体总体规划和运营管理由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牵头进行。随后引进乌克兰的先进焊接技术和高端技术人才,实现我市深海装备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突破,促进我市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逐步将平台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焊接应用技术合作和公共服务平台。
  2015年12月中旬,中集来福士多次发函给乌克兰,希望对方尽快发邀请函。2016年3月14至19日,中集代表团一行5人出访乌克兰巴顿所,商务会谈非常艰苦,最终双方签署一个会谈纪要:中集来福士建议巴顿以品牌作价入股,占合作公司10%股份。
  直到2016年11月,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终于落地烟台。
  创新,中集一直扛在肩上;安装第7代深海钻井平台“中国芯”,中集责无旁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