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中国修船质量标准》(GB/T34001)正式实施,成为全球首个对修船质量要求实现全覆盖的国家级标准。4月14日,“2017年全国修船工作会议暨《中国修船质量标准》宣贯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向全国修船界提出倡议,希望各船厂借助GB/T34001宣贯的“东风”,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中国修船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和由大到强转变作出贡献。
2017年行已过半,修船质量国标在业内的推进情况如何?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修船分会秘书长李正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企业正按照“4·14倡议书”提出的路线图,稳步推进《中国修船质量标准》的相关宣贯工作,积极实施厂标对照修订、质量体系补课再版等工作。
制定举行业之力
此前,我国的船舶修理标准没有跟上修船业的发展脚步。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我国船舶修理标准普遍存在标龄长、技术内容落后、标准较为零散、不便于使用和维护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国船舶修理企业的生产活动,亦不能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修船质量是修船经营的根本,业界对标准进行优化整合的呼声较高。
201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了“国际船舶建造与修理质量标准及船舶结构安全标准研究”的立项计划,对《中国修船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和编制是该项目的内容。修船国标的制定工作从2014年正式展开,中远船务为牵头单位,另有8家主编单位、18家参与单位参与标准制定,其中囊括行业协会、中国船级社(CCS)、研究院所、航运企业,也涵盖环渤海湾、长江流域及南方沿海等主要修船企业。举全行业之力,2016年3月,《中国修船质量标准》通过了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届十次年会的审查。
2016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修船质量标准》国家标准中英文版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我国船舶工业要坚持《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坚持标准引领,提升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坚持标准先行,推动中国船舶制造“品质升级”。当前,我国已成为造船大国,但船舶修造质量和品牌形象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大力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将是我国船舶工业的主攻方向。
施行任重而道远
《中国修船质量标准》是一项推荐性标准,“修船国标给中国修船质量定下了底线,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企业是必须要遵守的。”李正建强调。
“中国修船标准应该是企业的最低标准而非最高标准。”在4月14日的宣贯大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指出,我国的《中国修船质量标准》仅仅是推动标准化和质量建设的第一步,各船厂应全面梳理企业标准,尽早实现GB/T34001与企业标准的对接。
在“4·14倡议书”中,倡议各船厂全面梳理企业标准,在会后60天内组织启动修编,确保在2018年内消除低于GB/T34001的各项缺陷。
目前,企业标准的接轨情况如何呢?记者分别致电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了解到,上述两家企业均已对《中国修船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的宣贯。中船澄西质量部部长唐雪军介绍,该公司正在进行国标和厂标的比对工作,若出现企业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情况,将对企业标准进行修改。
“已有厂标的企业,面临完善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的任务;没有厂标的企业,面临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的任务。”李正建表示,由于国内各修船企业的标准化程度不一,当下工作也各有侧重。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中远海运重工、中船澄西等较大的修船企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厂标;国内一些小型的修船企业,存在企业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中国修船质量标准》作为一份综合的指导性文件,在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依据。
“修船质量标准本身的难度不大,但修船工期非常紧张,在一些标准的执行环节,企业会面临两难的局面。”福建一家修船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轮机方面为例,标准要求,设备修好后要有运转状况记录。“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很可能会为了迁就工期,而牺牲一定的设备运转时间。”
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已全面启动修船国标的宣贯工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修船标准的发布恰逢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版,友联船厂由分管技术质量的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学习和贯标策划,着手按新国标要求升级修订该公司包括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其相关工艺技术文件在内的质量体系文件。
专项培训方面,今年5月2~3日,中国船协修船分会按照“4.14倡议书”的工作部署,在中远海运重工召开了“GB/T34001质量厂长培训研讨班”。会后,各厂将完成对质检员技术员和工程主管的专项培训。(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