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南通市船海产业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在船舶、海工、船配领域“三箭齐发”,南通市船海产业不断拓展高端船舶市场,船舶配套企业不断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着力提高配套能力。不少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形成了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出口总量增长
三大指标有升有降
当前,受国际船舶市场持续深度调整影响,南通市船舶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接单难”“交付难”问题不断出现,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特别是海工装备交付依旧艰难,手持海工平台项目延期交付和弃船现象愈演愈烈,市场环境持续恶化。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南通市三大造船指标除手持订单量有所下滑外,新承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仍小幅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南通市造船完工量194.4万载重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6月底手持订单56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8.1%,与全国、全省降幅基本一致。南通市5家骨干优势企业新接订单10艘、6.6万载重吨,金额约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单企业明显增多,接单金额增长58%。此外,今年1~6月,南通市470家船舶海工企业实现产值1125.5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船舶造修产值279.9亿元,同比增长6.2%;船舶配套产值845.8亿元,同比增长12.8%。
尽管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仍未扭转,海工装备市场延续低迷态势,但该市海工企业经营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今年1~6月,南通市海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3.7%;共交付7艘(座)海工产品,包括1座圆筒型浮式生产储油平台(FPSO)、1艘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2座液化天然气(LNG)再气化模块、1艘5万吨半潜运输船以及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新接4艘海工装备订单,较去年同期仅1艘自升式服务平台订单相比,新接订单量有较大回升。
南通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通市船海产业外向度较高,受全球航运市场影响较大。有些企业因落实不了贷款,丢失了订单,开工不足。对此,南通市行业主管部门积极促进银企对接,牵头召开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重点船企的对接会,使船企与金融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助推船企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探讨设立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本地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资公司开展针对船舶海工项目的进出口代理业务;此外,还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育大中型船舶出口代理公司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营造宽松的船舶出口环境。
产品转型升级
拓展高端市场
今年上半年,通过在船舶、海工、船配领域“三箭齐发”,南通市船海产业积极转型升级,不断拓展高端船舶市场领域,船舶配套产业通过“补短板”,填补了业内多项产品的空白。
在船舶海工领域,今年上半年,南通市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积极开拓高端产品市场,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形成了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承建的半潜式重吊生活平台已顺利开工,该平台配备2台重型起重机,总起重能力达到4400吨,用于深水中移除海底结构、系泊设备等海上工程施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着力发展智能船舶,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船舶能效系统已进入实船应用阶段。此外,南通市不少船企正积极开拓客滚船、邮轮等高端产品新兴市场,其中招商局重工积极开拓邮轮市场,已获得小型探险邮轮建造订单。
在船配领域,南通市船舶配套企业不断强化自主研发能力,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高配套能力。一方面,补齐配套短板,拓展产业链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套铺管系统日前交付,填补了国内空白;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在原有30吨深海下主动波浪补偿甲板起重机基础上,新研发了200吨波浪补偿系统,样机已顺利通过专家现场验收。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市场,不断拓展船配产品应用领域。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积极开拓海洋工程水下装备业务。日前,该公司成功签订首个海工水下设备合同。江苏华滋海工有限公司在巩固船用C型液罐市场基础上,将产品延伸至陆用领域,已开工建造了15000立方米全球首制陆上超大型乙烯/乙烷全冷式压力容器。此外,通过引进技术,南通船舶配套业集成了系列产品,其中江苏政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船用软管吊和重型克令吊生产许可,具备了“一站式”提供系列化船舶甲板设备配套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