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迅速增长,2011年-2016年间中国进口的俄罗斯原油量几乎增长了三倍,而同期中国原油进口总量增速为51%。2016年,俄罗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这其中约有45%的进口量是通过管道完成的,海运进口则推动了近期的绝大部分增长。
管道进口满负荷
作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EPSO)石油管道的支线,第一条中俄原油管道(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大庆,设计年输油量达1,500万吨)于2011年年初正式运行。自此之后,俄罗斯一跃成为中国管道原油最大的供应国。根据两国最初所签订的合同,俄罗斯通过该管道每年出口约1,500万吨原油,主要供应给中国东北地区的国营炼厂。而继2014年两国签订增供原油贸易合同以来,中国每年通过管道进口的俄罗斯原油量上升至约2,300万吨,并且一直稳定地保持在这一水平。由于中俄原油原道已满负荷运行,因此根据2014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所签订的相关协议,额外的俄罗斯原油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出口至中国。
海运进口促增长
与此同时,近几年间中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的俄罗斯原油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大部分是俄罗斯科兹米诺港出口的EPSO原油。在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增长了165%至2,900万吨,占到同期中国海运原油进口总量的8%,这也使得俄罗斯在2016年成为中国第六大海运原油供应国。
这一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2015年下半年起中国政府逐渐允许地方炼厂加工进口原油和直接进口原油,继而推动地方炼厂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大幅增加。由于许多地方炼厂在进口原油方面经验不足,所以在采购原油时更偏好俄罗斯原油,因为其船运货量规模相对较小,合同签订更为灵活,并且地理优势明显。在地炼产能集中的山东省,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在该省原油进口总量的比重在仅仅两年时间里就已经翻倍至12%。
双重动力共助推
2017年年初至今,地方炼厂继续加大进口俄罗斯原油,有报道指出由于价格优势的原因,部分地方炼厂已经开始进口俄罗斯乌拉尔原油。2017年1至7月,中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同比增长20%至2,000万吨,其中约有64%的进口俄罗斯原油被卸至山东省。
这样看来,中俄两国之间的原油贸易正在不断扩大。从长远来看,中俄原油管道的输油能力将会随着2018年二线管道投产而实现翻番,这将有可能进一步支持中俄管道原油贸易。与此同时,山东省仍有部分地方炼厂正在等待规模总计达2,200万吨的进口原油使用额度下放。考虑到山东省对海运进口的依赖性,中国通过海运进口的俄罗斯原油数量也将有可能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总而言之,俄罗斯仍将继续在中国原油进口格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