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广船国际为瑞典STENA航运公司建造的50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A型13号船在广州荔湾厂区出坞,这是广船国际荔湾厂区出坞的最后一艘船,标志着这个百年船坞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1914年,爱国侨商谭礼庭在广州南石头西岸租购地370亩,建设广南船坞。翌年冬季,广南船坞首艘1000吨(木壳)轮船“南和”号下水,与陆续建成的第二艘1800吨“北合”号,第三艘、第四艘1200吨“东成”“西就”号,航行于天津、青岛、上海和海口、河内、西贡等地,不仅打破了洋商的封锁,更将华南地区造船水平提升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南船坞”重焕生机。1952年初,广东省内河局出资征收广南船坞及当时的一家小船厂,建起“广东省交通厅内河船舶修造厂”。
在整合了几家船厂后,1954年8月1日,“广州造船厂”正式成立。六十多年来,广州造船厂荔湾厂区历经多次扩建和改造,具备了建造6万载重吨级以下的船舶的能力,见证了我中国船舶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峥嵘历史,成为当时广船国际最重要的造船设施,可谓广船人的“母亲船坞”。
进入新世纪以来,该船坞经过扩建之后,可满足6万吨级以下船舶的建造,并又恢复了造船。其中,在该船坞建造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被公认为中国的明星舰船之一,于2008年交付使用,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完成大量特种船建造任务的同时,该船坞也还作为广船国际主打船型——灵便型液货船的重要生产线之一。特别是该船坞在扩建之后,5万吨级的船舶可同时串联建造一艘整船和一艘半船,采用这样的模式造船,大大的缩短了船坞周期,提高了造船生产效率。
据了解,在中国造船工业相对落后的时代,可建造6万载重吨级以下的船舶,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硬件设施了。但如今,与广船国际的南沙厂区比较,新建的两座30万吨级的船坞已经让她相形见绌。
今年6月,广船国际荔湾厂区启动向南沙厂区进行产能搬迁,预计2018年中全部搬迁完成。广船国际南沙厂区规划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造船企业。该厂区自2008年建成投产以来,已经建造各类船舶超过1000万载重吨。
广船国际在完成产能搬迁之后,将加大在特种船、客滚船、中小型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方向的转型升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