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海兰信从设备供应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之路

   2017-12-12 船海装备网3350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事业尤其是海洋装备技术领域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海洋装备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事业尤其是海洋装备技术领域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海洋装备技术企业又该如何转型、创新发展,迅速融入到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事业中去,是众多海洋装备技术企业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海兰信深耕海洋领域17年,在智能航海装备与智慧海洋技术领域形成了较多积累,同时也形成了符合海洋产业的“三驱动、一转变”的发展理念,即“国际化驱动本地化、资本驱动实业、军民深度融合相互驱动,从提供海洋装备向提供信息服务转变”,为我国海洋装备技术企业加速融入到我国海洋强国事业中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2001年研发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到2004年成为海军装备供应商,到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再到2015年进入海洋监测领域,海兰信实现了四次意义深远的转变:从单一自主产品供应商到系列化产品供应商、再到高技术含量的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从单一的远洋商船领域到包括商船、公务船、渔船、海工船、舰船、以及物理海洋、海洋探测、海洋测绘、水下工程、海底观测、海上无人系统的全领域;从智能航海领域到海洋监测领域;从民品为主、军标为辅到军民业务齐头并进。
 
  “这4次转变的背后,既是海兰信不断加快海内外并购步伐,完善业务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结果,也是海兰信深耕海洋,‘三驱动、一转变’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海兰信负责人如是说。
 
  国际化驱动本地化
 
  21世纪初,我国海洋事业全面发展,海洋装备技术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我国海工装备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人,与一些海工装备制造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如何缩小这种差距,打造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海洋装备技术品牌。这也是海兰信成立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资本、人才和知识全球高速流动的背景下,国际化和本地化这两个过去常被分离的概念正变得越来越统一。海兰信的国际化驱动本地化发展理念努力将这种‘统一’转变为了实践。”海兰信负责人表示,自成立之初,海兰信就遵循“自主研发为基础、国际合作创一流”的研发理念,打造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航海及海洋信息化品牌企业。
 
  船舶“黑匣子”(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是一种专门用于记录和保存船舶航行过程中重要信息参数的智能化记录设备,其功能相当于飞机上的“黑匣子”。海兰信的国产品牌就是从“黑匣子”开始的。
 
  早期我国航海船舶“黑匣子”被日、美品牌占据,基本没有国产的。海兰信的成立打破了这一格局。2001年2月14日,海兰信公司正式成立。当年,海兰信自主研发的第一台VDR就通过了中国船级社(CCS)认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海兰信自主研发的VDR在渤海轮渡“兴鲁”号上安装,我国第一台VDR设备实船安装成功。自此,我国航海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2003年,海兰信引入投资,注册资本增加到1000万元。
 
  借助黑匣子的成功,海兰信的业务快速发展起来,产品也从黑匣子发展到了船舶导航设备,成为拥有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船舶操舵仪、雷达、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综合船桥系统等众多自主品牌的民用航海电子领域龙头企业。2004年,海兰信成为海军装备供应商,拥有齐全的军工资质,产品已应用到首艘航母“辽宁舰”。
 
  然而,打破垄断只是第一步,如何保持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是关键。在以后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海兰信紧跟国际技术前沿,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有效缩短研发周期,保持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至此,国家化驱动本地化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2012年,海兰信以“船舶导航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为龙头,汇集了200余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与俄罗斯、意大利、挪威、德国等国家建立了不同方式的技术合作。
 
  2015年,海兰信收购国际知名海洋仪器设备公司劳雷海洋,业务从“航海”拓展至“海洋”。劳雷海洋业务涵盖物理海洋、海洋测绘和水下工程,是中国市场上领先的海洋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国外优秀的海洋探测传感器供应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与技术团队的合作,海兰信业务产品的技术水平始终与国际看齐。经过17年的发展,海兰信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品牌企业。目前,海兰信在美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0多个服务网点,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和可提供全球及时响应的服务网络,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资本驱动实业
 
  虽然海洋装备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其科技含量高、市场规模小、项目周期长等特点,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企业生存环境较为艰苦。然而,海兰信却晒出了喜人的成绩单:其2017年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业绩维持高速增长。公司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310.04万元,同比增长45.31%。
 
  “公司的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深入的产品研发、完善的服务体系外,还要归功于企业资本驱动实业的战略发展思路。”海兰信负责人表示。通过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不断克服行业发展的阻力,使企业快速参与到国家智慧海洋建设中去。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海洋信息化战略,海兰信迅速响应、聚焦海洋。目前,海兰信立足智能航海和智慧海洋两大业务领域,已经形成了智能航海产品系列和智慧海洋产品系列。
 
  据介绍,自2015年海兰信收购劳雷海洋、聚焦海洋以来,相继完成了一些列资本并购:除了启动对常熟电子100%股权的收购外,海兰信还参股及收购了劳雷绿湾、边界电子、广州蓝图等众多公司,业务领域涉及海洋数据加工、海底传感器等多个领域。随着相关资源整合的逐步完善,海兰信率先打造“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监测网及数据平台,形成“近岸”+“近海”+“中远海”及“海面”+“海下”结合的“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监测能力。
 
  与此同时,海兰信还研发了海上无人机动平台系统,打造无人远程、遥测遥感新探索时代。搭建“天、空、岸、海、底”五位一体的海洋立体观探测系统数据平台,创新海洋服务模式,为涉海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海洋数据信息服务。
 
  通过一些列的资本运作,海兰信将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智慧海洋主业,完善现有的智慧海洋战略布局,巩固和强化作为智慧海洋领域领先的设备供应商以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地位。同时,加快建立海兰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立体海洋监测网和海洋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向海洋大数据运营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2017年以来,海兰信近海雷达网建设频出硕果,海洋信息化业务加速发展。建设中的中国近海雷达网,已在海南、浙江等沿海省份获得示范应用,未来将进一步覆盖中国近海、中远海等领域。“这表明在海洋监测领域,海兰信已经具备了海洋立体综合监测能力。”
 
  海兰信的近海雷达网建设还在业务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通过提供系统与装备,搭建基于客户需求的服务平台,进而通过客户牵引推动一个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通过为多个涉海客户服务促进客户间的信息共享。接下来,海兰信将继续全力推进全国近海雷达网的建设,完成中国近海雷达网全国布局,从而为国家近海搜救及海洋信息服务发挥作用。
 
  军民深度融合相互驱动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提速,各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在今年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海兰信的军民深度融合相互驱动发展战略正好搭上了国家政策红利的快车道。”
 
  据介绍,海兰信的两大产品系列同时面向军用和民用市场,已覆盖航海领域的多种船型,海洋领域的物理海洋、海洋探测、海洋测绘、水下工程,海底观测、无人机动平台等,一直是中国救捞、海事、渔政、海监以及海警的供应商。同时,长期服务于远洋运输、海洋工程、海洋科考、海洋环保以及海洋渔业等领域。曾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至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海上应急搜救保障任务,圆满完成金砖国家峰会核心区的海域安防监控任务,参与国家智能船核心研发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考及海洋科研项目。
 
“海洋军工装备是海洋力量的重要载体,通过军民融合、技术集成、优势互补,军民共建海洋综合观测体系,可以满足保卫国家权益的需求,可以加速构建对海洋环境的立体探测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军民融合项目,海兰信将完全融入到海洋强国建设事业中去,坚定地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建设者之一。”今天的海兰信,像一艘巨轮航行于广阔的海洋,坚定“国际化驱动本地化、资本驱动实业、军民深度融合相互驱动”发展战略,以“智能航海的引领者,智慧海洋的建设者”为航向,努力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标签: 海兰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