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7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表示,正考虑出售旗下的商业海事业务,作为公司业务重组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罗·罗或将彻底退出民用船舶领域。业内人士表示,罗·罗拥有世界一流的船舶设计、配套能力,其退出将对全球船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罗·罗的“品牌、研发、服务”可谓当之无愧的三大“金字招牌”,最终将被谁收入囊中,备受业界关注。
船海业务:不够核心?
根据罗·罗官网的消息,罗·罗目前计划退出的商船业务占其海事类业务的75%,另有占其25%的军品业务保留下来。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的主要海事军品供应商,罗·罗会继续履行和延续在军品方面的合约与合作。罗·罗还表示,这一关于退出商船领域的重组计划将于2018年3月7日宣布最终结果,退出商船领域的罗·罗将把业务重心放到航空发动机及电力系统两大板块。
中国船舶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曹林表示,受船舶及海工市场持续低迷影响,罗·罗海事业务的经营业绩出现下滑,为此,罗罗从2015年便开始针对海事业务部门进行裁员,以降低运营成本。然而进入2017年,罗·罗海事业务经营额进一步下滑,上半年,其海事业务营业收入为5.24亿英镑,较去年同期下降15%,亏损则扩大至3100万英镑。“因经营恶化而‘割肉’,无疑是当前业内的常见做法。2017年,有媒体就曾曝出罗·罗正在寻求以7亿美元出售旗下柴油机喷油系统公司L’Orange。”曹林说。
这也许是罗·罗在“二战”结束后遭遇的第二次大的危机。1971年,该公司曾因开发新型航空发动机负债累累直至破产,后在英国政府干预下改组重生。罗·罗是一家“百年老店”,声名显赫,以燃气轮机技术为核心,活跃在民用航空、国防、船舶和能源四大市场。以罗·罗2014年收入构成为例,约有43%的收入来自民用航空,17%来自防务和海事部门,17%来自电力系统业务,6%来自能源业务。由此可见,虽然罗·罗在船舶行业大名鼎鼎,但其实船舶业务在其总业务中占的比例并不大,其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才是真正的“大鳄”和寡头。
近年来,由于油价低迷、船舶市场萧条,罗·罗的船海业务承受了巨大压力。在2015年发出第五次盈利预警后,罗·罗宣布在海事部门裁员。此外,该公司还在落实重组项目,整合位于英国、美国、挪威、瑞士以及韩国的制造厂商。有业内专家认为,罗·罗的错误除固定成本未能成功降低外,还在于将许多精力和资源投到了船用发动机业务中,该多样化策略严重损害了罗·罗公司的核心航空业务,并带来公司的结构性问题。
在这样的业界舆论以及股东的压力下,面对自2014年收入与利润增长停滞、自2015年开始亏损的船海业务,罗·罗选择了忍痛割爱。
罗尔斯-罗伊斯与丹麦拖船运营商Svitzer合作开展了全球首艘遥控商船的操控试验及演示,并取得了成功。/图片来自罗·罗官网
“金字招牌”惹人垂涎
在海事这一传统行业中,罗·罗绝对处于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牢牢掌握着高附加值的研发、服务环节,其强大的船舶设计、设备研发及售后服务能力成就了罗·罗在船舶行业中“第一世界”的地位。在海事业务领域,罗·罗的全球客户超过4000个。目前,世界上共有3万多艘民用船舶装备罗·罗提供的各类产品和系统。
曹林表示,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罗·罗在海事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具备高端船型开发设计能力,以及发动机、甲板机械、喷水推进器、变距桨、减摇鳍、轴承、自动化系统等配套设备的研制能力。此外,罗·罗在智能船舶领域深耕多年,是欧洲智能船舶研发的“领头羊”。“凭借’品牌、研发、服务’三大金字招牌,罗·罗的海事业务出售必将吸引不少的竞争者参与角逐。”曹林说。
“罗·罗”品牌在海事领域是“贵”的象征,同时也是“高品质”的象征,获得“罗·罗”品牌应该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甚至是从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罗·罗在海事领域的研发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该公司一直是船舶与船舶设备研发方面的先行者,在部分高端发动机、喷水推进系统、甲板机械、自动化系统等市场拥有近似垄断的地位。罗·罗的船舶设计水平也毋庸置疑。该公司近年来利用在气体、双燃料、电力发动机等高端产品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设计了许多理念先进、绿色环保的船舶。该公司还利用在船舶自动化等上的优势,与谷歌、DNV GL等联合研发智能船舶,并取得丰硕成果。
此外,罗·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家服务型企业,目前,其技术与维修服务占罗·罗销售收入的52%以上。该公司在全球超过35个国家设有约60个服务网点,能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现场维修、备件甚至远程服务。有数据显示,服务业务已占罗·罗船舶业务的近一半。正是出于对自身服务能力的自信,该公司还曾推出过“按时计费”服务。这种很贵的服务得益于有力的技术支撑,让市场上不少客户痛快“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