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总吨位4484吨的“东海渔仓”浙玉渔加99999船披彩挂红,缓缓起锚,离开浙江台州市玉环坎门国家渔港,带着6艘子船向东海作业区疾驶而去。这意味着玉环市“海上加工中心”、我国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正式投运,为渔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该加工中心可以实现直接在海上卖掉虾货,不用频繁回港。海上加工中心的成立,让当地拖虾的船老大们欣喜不已。
据了解,拖虾作业是浙江玉环捕捞业的支柱,浙江全市共有151艘拖虾渔船,占捕捞渔船的41.2%,涉及虾类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相关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产值达6亿多元。然而近几年,因环境整治以及食品安全的紧箍咒越来越紧,浙江玉环当地大批不达标的鲜虾加工企业、冷冻企业及相关企业纷纷关停。当地船老大陈海冰坦言,企业关停后,日子并不好过。
据相关人员介绍,“因为鲜虾的保存时间很短,为了让虾保鲜,以前往往会往鲜虾里加入一些添加剂,防止鲜虾变黑、不新鲜,但是添加剂的使用不当,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一般虾的保鲜时间超过四五个小时后也开始变得不新鲜,所以捞了虾以后,要开足马力往岸边赶回来,送到陆地上的加工厂去处理。但是随着近些年海洋资源的衰竭,不少船只都要开到很远的外海才能捞到虾,赶回陆上要花十五六个小时。等到虾运到岸上的时候,已经不新鲜了。不仅卖不上好价钱,而且我们这样赶回来一趟,这么远的距离,耗费的柴油成本就要达到两三万块。”
据了解,去年七八月份,随着禁渔期的逐步解禁,船老大们扬帆起航,又到海上去拖虾了。然而,大批鲜虾的“登陆”,当地加工能力无法处理这么多鲜虾,在酷热中,船老大们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打捞的鲜虾发黑发臭。
据悉,为使环境问题、食品问题以及船老大各方利益平衡,浙江玉环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决定投资5000多万元,组建集加工母船、过驳子船、生产船为一体的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此举开创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