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将“船舶设计”写入无悔人生-记中船七〇八所副总工程师费龙

   2018-04-09 船海装备网5210
核心提示:  据《劳动报》报道,他长期从事海洋平台和工程船设计工作,参加了近百项海洋平台和工程船项目设计工作;他多次任挖泥船、风电
  据《劳动报》报道,他长期从事海洋平台和工程船设计工作,参加了近百项海洋平台和工程船项目设计工作;他多次任挖泥船、风电安装船、起重船、钻井平台、半潜式转载平台等重大和技术复杂项目设计主管、总设计师和课题负责人,在海洋平台及工程船舶的开发、设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之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他治学严谨,无私传、帮、带,依托费龙“大师工作室”平台,悉心培养了一大批海洋工程和船舶研究开发设计技术骨干。他,就是2013年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授予“船舶设计大师”称号、中船集团第七W八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费龙。
 
  从依赖进口到禁止出口
 
  在中国南海,有一个名为“赤瓜岛”的岛屿,它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中国人填海造陆的成果。除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之外,填海造陆还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运用传统方式填海造陆不仅成本高、工期长,对于南海中远离海岸线的位置,传统方法更是无能为力。因此,一艘能够“就地取材”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就显得格外重要。
 
  过去,大型耙吸挖泥船属于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船舶,由于大型耙吸挖泥船设计、建造被欧洲少数国家垄断,长期以来,我国的挖泥船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的船企及船东要想获得相关技术,不得不向欧洲少数国家支付高昂的技术使用费。
 
  从世界首例大型“货改耙”“新海象”的成功诞生,到随后费龙又带领设计团队相继开发了“新海虎”、“新海凤”、“新海牛”、“新海马”、“通旭”、“通程”、“通途”、“通恒”、“通远”“浚海1”、“浚海2”等大型耙吸挖泥船。
 
  去年11月,被誉为“造岛神器”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成功下水。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其建成后,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它的成功下水也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意味着中国疏浚装备制造业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由于“造岛神器”的工作效率异常惊人,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对大型挖泥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出口。
 
  投身风电安装平台
 
  “海上风电的成本是陆上的1.7-1.8倍,所以如果电价没有相应政策的支持,海上风电场的投资建设难度是很大的。”费龙介绍,虽然海上风电的成本高出陆上不少,但也有诸多优势,比如海上风速稳定、风力更大;海上风电的大型化趋势也是陆上难以企及的,陆上单个风机的功率大概在1.5兆瓦-2.5兆瓦左右,国内海上风电可以做到4兆瓦-6兆瓦,国外还可做到8兆瓦。
 
  2009年,我国海上风电业刚刚起步,七W八所的风电安装船业务就此开启。费龙率领的设计团队为南通海洋水建设计了350吨坐底式风电安装船“海洋36”号和25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海洋38”号,两型船用于江苏如东风电场建设。
 
  建海上风电场,必须装备先行。在费龙的带领下,通过持续的创新突破,七W八所已经完成了起重能力250吨、350吨、500吨、800吨、1000吨风电安装船设计,实船已投入海上风电场建设。目前正在为用户开发1200吨、2000吨风电安装船,以满足海上更大风机的安装需要。形成了从250-2000吨系列船型,做到了风电安装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形成了此类产品自主设计能力,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赞誉。批量设计建造,为我国海上风电场规模化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装备的保障,为我国绿色能源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传帮带”提携青年人
 
  “费龙非常注重年轻一代的学术能力,他本人在学术上也是一丝不苟,常常教导我们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作为曾经费龙带教的研究生,现任七W八所海工部工程师的李志雨如此说道。
 
  费龙作为海洋工程和工程船舶,特别是在挖泥船开发设计方面的领头人,对于工作除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外,他敢于给年轻同志压担子,让他们挑大梁,敢于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为他们的技术积累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6年底,由费龙领衔的海工领域“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依托七〇八所海工部,搭建了耙吸船、绞吸船、海洋平台、风电安装船四个设计团队。通过科研课题和实船项目,培养挖泥船、海洋平台、风电安装船研究开发设计的技术骨干,为我国海洋工程和工程船舶的自主开发设计提供了人才保证。费龙的科研之路也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