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好!”“主席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电视里一遍遍传来习近平主席亲切的问候和海军将士们铿锵有力的回答。你可能不知道,为了这举世瞩目的海上阅兵,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有一支队伍曾连续奋战了28个昼夜。
4月15日下午,该团队葛莉华、苏晓鹏、楼诚、朱羽张扬、徐成、陈涛6位成员圆满完成了任务,从军港回到宾馆的那一刹那便“瘫倒”在床上,用他们自己的话形容便是“脸上褪了一层皮,脚上磨出一排血泡,站着都能睡着,完全凭借一股精神力量撑到现在”。因积劳成疾,徐成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在给家人报平安的电话中,徐成刚满4岁的儿子急切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已经好久没见到你了。”“爸爸今天就回来!”忍着疼痛的徐成假装一切安好,开心地回答儿子。
吹响保障“集结号”
在这次海上大阅兵受阅的7个作战群中,除了战略打击和水下攻击群外,其余5个编队均有七〇八所研发设计的先进产品,共十型12艘舰船。为达到较好的阅兵效果,部队要求做好专项扩音调音系统加改装工作。
作为平台责任单位,七〇八所需要承担从图纸设计、现场勘验、设备安装、电缆接线、设备调试、系统联调、验收测试、操作培训、随船保障、拆卸移交等全过程跟踪、管理、协调工作。然而,此时距离阅兵当天已不足一月。
军令如山。七〇八所高度重视,在所、部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示下,随即派出由军船二部作战系统科科长葛莉华领衔的六人团队承担保障任务。接到任务后,六人团队迅速根据加改装方案,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开展个性化设计,并按照会议计划连夜绘制了相关设计图纸。葛莉华介绍说:“与以往的改装任务不同,这次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现场组织、沟通和协调任务,虽然任务艰巨,但大家信心满满。”
“作为从事舰艇设计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当看到本单位研发设计的舰艇在海上劈波斩浪,接受首长检阅时,一股自豪感喷涌而出,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团队成员表示,“我们能参加这次重要任务本身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任凭风吹雨打也绝不退缩。”
“再苦再累也值得”
原计划要求在3月25日前完成勘验、电缆敷设,设备安装、调试、初步培训等工作,提前至24日上午9点前完成,且部分舰船在此期间又要出海训练和执行任务,停靠码头的时间非常有限。
为了能按时完成工作,七〇八所团队从21日傍晚开始,按区域分成2个小组,同步开展实船勘验工作,克服了平台分布广、交通不便、过岗复杂等困难。经过1个通宵的奋战,直至22日凌晨6时,该团队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和部队共同配合,完成了12艘辅助舰船的设备定位、供电配电箱确定、电缆敷设等工作。在此期间,通知临时调整加改装方案,要求部分设备暂时不加装。葛莉华凭借丰富的经验,预见性地要求船厂仍将暂缓加装设备的电缆进行预敷设,为后续暂缓加装设备紧急加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3月23日傍晚,各平台陆续回港,2个小组分头行动,组织各相关设备厂,周密计划,连夜奋战,进行设备安装、电缆接线、设备调试和初步培训等工作。又是奋战1个通宵,在平台离开的前一刻,12艘辅助舰船基本完成预期的工作,在驱、护、辅三大平台总体中完成率最高。
让楼诚和朱羽张扬印象深刻的,除了军港夜晚的静谧,还有“常见却不曾欣赏”的军港日出。有一天,他们忙完任务已是凌晨2点,想回宾馆却没有出军港的车。深夜的海风拼命地吹,却吹不走两人浓重的睡意。坐在军港里的临时休息地呼呼大睡,直到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他们才勉强睁开惺忪的睡眼。“实在没精力欣赏这美景了。”两人感叹道。
每天出发前,陈涛都会在包里放2罐“红牛”。虽然知道这种饮料的提振功能坚持不了多久,但他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能让自己一直处于一个好的工作状态。“累并快乐着!”陈涛说,“工作虽然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海上阅兵提供保障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
“每天至少走2万多步。”跟其他人一样,苏晓鹏每天都要在待改装舰船之间来回奔跑数十次。“很多事情需要沟通协调,有时候着急起来恨不得有个‘风火轮’。”他如是说。
神圣使命勇担在肩
为了确保现场设备运行万无一失,七〇八所团队成员作为技术保障需跟随不同舰船接受首长检阅。“既激动又紧张。当你真正身处阅兵现场,聆听着首长的指示,加上受阅舰船又由本单位研发设计,这场景永生难忘!”陈涛当时身处“戚继光”号训练舰,回忆当时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复,呐喊道:“祖国威武!海军强盛!”
“七〇八所人的执行力真高,感谢你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团队成员付出的汗水和智慧,不仅为阅兵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也获得了现场办公室领导们的一致“点赞”。在葛莉华和楼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次任务的点滴心得。“了解部队官兵的实际需求,为我们拓宽了设计思路,敦促我们设计出更出色的舰船,让官兵满意,为国家扬威;我们与兄弟单位的同志们精诚合作,不到30个小时就完成了初步加装任务,体现了我们军工人强大的战斗力。”葛莉华说。
海上阅兵当天下午,团队还要完成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拆除为阅兵加装的设备,让所有舰船恢复原貌。作为现场技术支持,七〇八所团队开展的拆除工作进展顺利,为本次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们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彼此合作,互相支持;我们虽然来自所内不同部门,但在葛莉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克服各种困难,应对无数次紧急情况,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苏晓鹏坦言,“我们只是众多军工人中的一员,对于我们来说,这次圆满完成任务,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
历经风雨磨砺,一代代七〇八所人发扬“胸怀祖国、献身军工,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远望精神,成功研发了人民海军众多型号的舰船装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这份军工人的神圣使命,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七〇八所人的骨子里,落实到行动上,绽放在新时代一次次生动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