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企业在未来7年内向中兴通讯销售商品,包括零部件及软件产品。该事件带来的冲击力巨大,被认为敲响了我国通信行业的警钟。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何止通信行业,对于我国许多行业来说,这都是一记警钟,对我国船舶行业来说,也是如此。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具备了建造三大主力船型与超大型气体船(VLGC)、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客滚船、极地科考船等高新船舶及海工装备的能力,但在船舶与海工配套等方面一直“跛脚”:有些高端配套产品目前还无法实现自主研制,部分可替代配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还不可同日而语。在国际上不爆发大规模冲突和贸易战的情况下,这种“跛脚”问题虽然会导致我国船舶行业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获取的利润与附加值有限,但还可以通过全球化分工协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在与他国发生贸易战的情况下,这种“跛脚”很可能将威胁供应链的安全。
船舶行业的“芯片问题”
中兴通讯依托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电信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通信设备供应商,然而,其芯片与核心零部件一直依靠从美国进口。此次美国商务部长达7年的禁令,可能让一直发展迅猛、并有希望在5G领域实现反超的中兴通讯立即进入“休克状态”。芯片核心技术的缺失让中兴通讯真正尝到了扼喉之痛。
中国船舶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海事技术分析师许攸表示,其实,我国芯片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在船舶行业的发展中也有体现。目前,我国船舶设备搭载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图形处理器(GPU)等类型的芯片虽然可以实现国产化,但与国外优秀公司的产品相比,其计算性能和可靠性存在很大差距。这也使得我国船桥系统、导航雷达、加固机等设备的生产商,在关键处理单元上采用国外进口芯片,以保证产品的集成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美国是芯片设计和生产领域的国际霸主,基本垄断了工业高端芯片市场。如更新换代速度迅猛,在国防、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FPGA市场,Xilinx、Altera、Microsemi、Achronix等美国芯片生产商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许攸表示,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的船舶工业也存在芯片受制于人的问题。
然而,这只是“芯片问题”的一个小小方面。如果“芯片问题”泛指为核心技术与产品严重依赖别国,面临被“卡脖子”的危险,那么,我国船舶工业绝不仅仅在芯片这一种产品上存在这种问题。目前来看,我国高中低速船用发动机通过专利许可的形式基本具备了生产能力,各种甲板机械产品的本土化装船率也相对较高,但在船舶设计软件、高端海工装备与船舶设备、高端海洋材料、通信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研制能力较弱,有的还是一片空白。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分析师翁雨波认为,我国海工设备进口比例较大,估计在60%~70%。据记者了解,“海洋石油981”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主要装备设施,特别是关键部件,比如发电机、动力系统、DP3动力定位系统等均为进口产品。以动力定位系统为例,目前,我国的动力定位系统主要依靠进口。动力定位系统包括的位置测量、控制和推进三大系统中,我国对位置测量系统中高精度位置传感器的研制还是空白;控制系统的研制处于起步阶段;推进系统的产业化基础最好,但高功率级别推进系统的研发还在摸索阶段,其关键动力部件制造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
高端海洋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也是我国船舶工业的“芯片问题”之一。我国40%以上的高端海洋材料依靠进口,特种焊接材料、船舶用钛合金板带管、高性能耐蚀钢铁材料、钛合金材料、轻质和复合材料等进口依赖度较高。
此外,我国船舶行业采用的从流体仿真、结构有限元分析到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的软件,也基本由国外机构研发;我国船舶通导系统市场由日本、欧美公司主导,雷达磁控管和测深仪的探头、计程仪的探头等产品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翁雨波认为,我国船舶工业确实存在“芯片问题”,部分高端设备、材料我国还缺乏研究,部分产品虽然实现了进口可替代,但质量、性能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形势复杂切勿心存侥幸
目前,我国面对的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美国已将我国视为“对手”,对我国实行经济上遏制、军事上围堵的战略。由此是否可能引发供应链安全问题,我国船舶行业必须有清醒的判断,并制定应对之策。
有观点认为,即使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船舶行业应该也不会像通信行业那样,遭遇“芯片禁运”那样“一剑封喉”的困境。因为在船舶行业,绝大多数产品可实现国产替代,而且我国船舶行业的进口和合资合作对象主要是欧洲与日韩,从美国进口的相对较少。
但业内专家指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首先,美国算得上是我国船配产品的进出口大国。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对美国的船配产品出口金额约为1.54亿美元,从美国进口船配产品金额约为1.68亿美元,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船配产品出口国,也是我国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船配产品进口国。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装备、综合试验检测平台、高技术船舶、核心配套设备是《中国制造2025》列出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领域,而《中国制造2025》中所列行业、技术与产品也正是美国极力压制的对象。因此,美国必将在进出口政策上对《中国制造2025》中涉及的领域采取有针对性的遏制措施。
其次,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头羊”,其示范效应不可小觑。而且美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若未来“武统”成为不得已选择,欧洲、日韩等我国船舶行业主要进口及合资合作国家和地区将采取何种态度还未可知,那时我国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形势,对此,我国船舶行业应做好充分的预案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
此外,我国部分船舶配套产品虽然可以实现国产替代,然而,其质量和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如果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我国船舶行业也面临“芯片禁运”那样的困境,那么,只能安装国产替代产品的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打折扣,从一定角度而言,也意味着失去部分国际市场。因此,掌握核心技术,对于我国船舶行业来说,是唯一的选择。只有打破瓶颈、补齐短板,掌握核心技术,我国船舶行业才能拥有牢不可破的供应链,变得真正强大,而不是在遭遇国际形势变化时丧失市场;才能为我国的能源、运输等战略性行业提供装备保障,而不是在关键核心设备上被人“釜底抽薪”;才能在智能船舶等未来船舶竞争市场抢占先机,而不是依然“先天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研发核心技术、做强船舶行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斥专项资金开展了动力系统、机电控制设备、海工装备专用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关键设备等研究项目。为大力推动国产技术与装备在市场上的应用,我国还专门出台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等扶持文件与政策。业内专家表示,可以说,采用国家投入的方式,我国在相关海工与船舶设备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一些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然而,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国基础工业底子薄,精密机床、高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偏低,掣肘了我国船舶行业在核心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究步伐,阻碍了我国船舶行业重要、关键设备质量与性能的提升;二是我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与市场化推广效果一直不如人意。该业内专家认为,基础工业底子薄,只能集中力量大力研发,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而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方面,我国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除了目前出台的扶持政策,我国还可以出台顶层规划,进一步引导国内的能源与航运企业应用国产技术与设备。虽然在开始阶段他们可能将承担一些风险,但最终将是我国船舶行业突破瓶颈、掌握核心技术的受益者。毕竟,我国的能源与航运业和船舶行业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一旦贸易“战火”或是国际冲突影响我国船舶行业,只有我国船舶行业不被“卡脖子”,我国的能源与航运业才不致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