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江南造船董事长林鸥:上岛十年“闯三关”,江南永远在路上

   2018-06-05 船舶报船海装备网9090
核心提示:  整体搬迁十年来,江南造船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船集团党组的各项战略部署,全体江南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
  整体搬迁十年来,江南造船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船集团党组的各项战略部署,全体江南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建设中国第一军工造船企业,经历了万千险阻,实现了跨越发展。如今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江南造船一定会珍视上岛十年发展的宝贵经验,继续弘扬江南精神,继续坚定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坚持新发展理念,倾力建设打造国之重器的国之重企,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18年6月3日是江南造船建厂153周年纪念日,也是这家企业整体搬迁上岛十周年纪念日。在上岛十周年之际,江南造船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林鸥接受《中国船舶报》记者独家专访,回顾整体搬迁上岛十年的峥嵘岁月,畅谈江南改革发展的艰辛历程。
 
十年峥嵘岁月铸造国之重企——访江南造船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林鸥
  从百年老厂到百年新厂
 
  “上岛十年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次‘闯关’,分别是‘批量关’、‘转型关’和‘高质量关’。”林鸥表示。
 
  从2008年6月完成整体搬迁到2012年实现同型产品批量化生产,是江南造船上岛十年发展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利用整体搬迁的契机,实现了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的科学转变,凭借江南人的精神坚守、文化自信,突破了上岛发展的第一关,实现了老厂到新厂的蜕变。”林鸥强调。
 
  长兴岛原本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也不能满足需求。“当时有一种说法,江南从黄浦江畔搬到长兴岛上,好比是从南京路搬到了西伯利亚。”林鸥表示。
 
  除了生活条件艰苦,搬迁之初,岛上生产资源条件也比较有限,许多硬件设施和设备需要从老厂搬迁上岛,加上分线分流,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而且当时正值中国造船业迅速扩张发展期,一批新兴的民营船企以优厚的待遇招揽各类船舶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动荡”中的江南造船遭遇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上岛之初确实困难重重,但也最能体现江南造船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品质。一家企业面临重大变革时,最能看清这家企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气。”林鸥强调,江南造船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军工企业,虽然整体搬迁带来了暂时的矛盾和困难,但“军工基因”和“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了江南造船,这成为企业凝聚人心的重要旗帜,也成为了企业革故鼎新的最大资本。
 
  正是在“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指引下,在军工报国、舰船报国的理想信念支撑下,众多技术骨干和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选择上岛发展,选择在蛮荒的“西伯利亚”坚守下来,为江南造船后续发展提供了一支可靠的力量。
 
  “硬件设施再差都可以改善,只有人的精神和信仰是金钱换不来的。”林鸥表示,这支人才队伍的保存为新江南建厂育人、建章立制,夯实基础、悬规植矩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后续技术、工艺、管理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他们成为江南整体搬迁上岛,以三号线为基础实现新发展的“厚实板凳”。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江南人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按照现代化一流造船企业的标准,建立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转变建造方式,通过组织结构重构、生产流程再造,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实现生产、设计、管理的一体化,以及船体、舾装、涂装的一体化。同时,积极推行建模工作,由分段建造转变为总段建造、巨型总段建造,逐步由专业化车间调整为混合作业区,不断建立起现代化的区域造船模式,从而实现总装化、节奏化生产,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到2012年,江南造船0号船台76000载重吨散货船年交付能力已从7批次提高到12批次;在军品方面,具备了年交付多艘舰船的能力,从而成功突破“批量关”,开启新江南建设现代化一流军工企业的伟大征程。
 
  从企业战略到国家战略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船舶工业的影响开始显现,中国造船业逐渐步入“寒冬”,市场环境的改变要求江南造船开始思考企业发展新的战略方向。在此背景下,江南造船开始“静下心来谋发展”,提出了深耕主业,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从同型船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多型号、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转型发展。
 
  在民品进军液化气船市场的同时,江南造船积极开拓9400TEU集装箱船、科考船等高技术船舶细分市场;在军品方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顺应高新产品升级方向,承接了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新型水下装备等高新产品生产任务,到2014年,江南造船手持各类军民品船舶订单已达17型58艘。
 
  “对江南造船而言,‘转型关’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确保这些产品的按期优质交付。”林鸥指出。为了闯过这一关,江南造船从抓管理入手,强化策划先导,策划优先,对工程关键点预测预控,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标准化,按照“规程化作业、区域化管理、专业化调试”的创新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率。更重要的是,重点关注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技术保障,通过打造技术人才团队,全面保障各型产品任务顺利完成。
 
  通过数年努力,江南造船逐步具备了全系列液化气船的研发能力和建造能力,成功打造了“中国江南”型液化气船系列。在中小型液货船市场已经占据全球市场1/3份额,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手持合同居世界第一。“正是通过创新研发、技术攻关、船型优化,使得江南造船具备了根据客户需求随时修改设计方案的市场响应能力,形成了液货船市场不可撼动的竞争优势。”林鸥表示。
 
  此外,在公务船领域,江南造船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的“换心”及多次维修工程;还在2016年交付了“远望7”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并开工建造了“东方红3”号深远海综合调查实习船和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在军品领域,多型水面、水下高新产品实现按期优质交付。特别是在2016年,顺利完成某高新产品的重大专项试验,创造了同型装备的五个“第一”;2017年6月,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以“五官端正、五脏俱全”的状态实现下水,确保了重大军工任务“后墙不倒”。
 
  “企业战略依托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决定企业战略。确保国家战略落地,为建设强大的海军服务,是江南造船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林鸥强调,当前国家提出了制造强国、数字强国、质量强国、《中国制造2025》、军民深度融合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江南造船必须凭借勇闯“转型关”积累的宝贵经验,根据这些国家重大战略与船舶工业发展、海军装备建设的关联性,分析需求、发现机遇,调整规划、重点攻关,积极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生根。
 
  从江南制造到江南创造
 
  2008年上岛以来,江南造船已累计交付各类船舶28型184艘。“批量关”“转型关”的成功突破为江南造船的后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但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大,江南造船在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发展质量等方面面临的压力同样与日俱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提高供给侧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的经济质量优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要求江南造船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益。”林鸥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江南造船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和战略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江南造船将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给船舶建造插上新技术的‘翅膀’,促进江南品牌不断迈向中高端,围绕科技创新、数字造船、工法创新和协同创新,实现产品战略升级、科技创新升级、管理流程升级,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林鸥表示。
 
  目前,江南造船已经通过相继配置三维数控弯板机、数控高速划线打标机、数控等离子坡口切割机等智能设备,为实现先行结构制造数字化加工奠定了基础;通过研发数字化焊接质量管控系统,逐步实现了从工艺开发、工艺设计,到焊前准备、焊中管控、焊后管理的焊接全过程质量控制;通过全力推进CATIA V6平台建设,全面优化升级设计、生产、管理流程,打造信息化建设的独特竞争优势。
 
  在此基础上,江南造船正在推进数字测量场建设,积极谋划从分段开始往数字船坞的方向挺进;同时,继续发挥军民融合方面的优势,不断做强做大民品,巩固全系列液化气船、科考船等民品品牌,继续通过研发创新、效益提升,推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还要继续通过信息化建设、体验式设计,把客户的需求、部队的要求充分体现在设计图纸、策划方案、建造方案上,引领中国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弯道超车”。
 
  “依托江南研究院的优势,江南造船将以原创性、基础性应用技术和重大产品研制关键技术攻关为主线,以重点试验室和研究室为平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林鸥表示。此前,根据需要重点攻关的技术,江南研究院已经设立了先进焊接试验室、智能制造研究室、振动噪声研究室、基础创新研究室等在内的1个试验室和5个研究室。今年,江南研究院又增设了包括舱室环境研究室等在内的2个研究室。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试验室或研究室基本由江南造船与相关高校采取对口合作的形式联合建设,并已发展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未来,江南研究院将继续以“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理念,以建设“开放式科研创新平台”为目标,持续强化与高校、院所和有关厂商的合作,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和重点型号产品开展联合攻关,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从江南制造到江南创造的创新发展。
 
  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
 
  据了解,江南造船2018年手持各类船舶订单14型49艘,单从数量看不如2014年,但这些船舶的技术难度更高,质量要求更高,周期控制更难,对江南造船的挑战更大。
 
  “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一流、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人才是江南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和宝贵财富。”林鸥表示,江南造船上岛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得益于拥有了一支年富力强、久经磨练、绝对忠诚、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这也使得江南造船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目前,江南造船已经涌现了舰船建造工程首席专家、水下产品领军人物、焊接技术大师、“江南工匠”等一大批骨干人才,并在加快形成一套先进完整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人才选用、考评机制。在此基础上,江南造船立足战略性产品承接和重大军工任务,围绕难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各类高新产品,将坚定不移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原则,以强化党管人才为统揽,进一步完善“事业平台、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三维一体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保障条件,不断打造一支职业素质高、操作技能强、工作作风硬的技能人才队伍,力争让江南造船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江南员工,实现广大员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重在不断凝聚人心;凝聚人心,重在增强文化认同。”林鸥表示,经过上岛十年发展,江南造船已在“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新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与“悬规植矩、器惟求新”的江南厂训和江南精神一脉相承,是对江南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江南人为国为军的情怀,持续创新的动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超越自我的决心。这既是江南造船走过百年沧桑,实现上岛十年跨越发展的精神原动力,也是江南造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最好体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