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随着江苏苏美达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扬州市运和新城建设有限公司的投资入局,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历经一年时间的自救、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等举措后或将改写破产的命运,迎来复活契机。
从2003年底重组原江扬船厂,至2017年12月12日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大洋造船在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五年发展节拍实现“三级跳”,并首批入围《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成为业界实力“黑马”。但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随着金融危机爆发,船市持续低迷,大洋造船业出现了交船难、融资难、接单难的困境,最终因资金抽借、撤单、弃船等因素导致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清算。不论过往,期待随着新投资方注入“金融活水”,大洋造船能踏踏实实地谋求特色发展,真正将简单产品做到极致、做出品牌,并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在反思中走向成熟,重新焕发生机。
见证“大洋速度”
将简单产品做到极致
2003年11月,在原“老江扬船厂”的基础上由中国春和集团和法国波邦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6月23日,大洋造船为挪威船东建造的4.4万吨散货船下水出海,这是大洋造船首艘出口船舶,同时也创造了扬州船舶建造史上最大吨位的纪录。
经过五年快速发展,大洋造船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也赢得了合作伙伴、船东和社会各界的青睐。一批实力雄厚的船东与之形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7月,中国进出口银行等7家银行组成银团,为“大洋”保函授信35亿美元,开创了我国金融机构与船舶制造企业保函业务的先河,是当时国内最大额度的银团授信。2010年,大洋造船以38艘的造船完工量和按不变价计算达100.3亿元的产值,迎来了公司发展中新的制高点,成为扬州地区的第二家百亿元企业。
2012年11月2日,大洋造船船台线暂停,全部订单集中在船坞制造。时隔一年后,2013年11月25日,船台线恢复生产。2014年10月15日,大洋造船为法国波邦公司建造的第七艘GPA696型多功能海洋工程船正式命名交付。至此,大洋造船实现了建成交付200艘船舶的重大历史节点。时任太平洋造船集团董事长兼CEO梁小雷在当日的交付仪式上表示,在大洋基地所交付的船型中,太平洋造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占比高达53%,其中大多为环保节能型新产品。
在生产经营稳步前行的过程中,大洋造船在产品更新换代,建立现代化造船模式,应对国际新规范、新标准等方面同步提升。通过刻苦的科研攻关开发出符合船东口味的Crown系列船型,自主开发设计的皇冠系列产品18000吨散货船实现了批量建造,并获得众多好口碑;为德国船东建造的皇冠11.8万吨散货船首次成功应用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开创了业界利用海水惰化去氧原理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处理的先河。同时,为推进现代化造船模式,提高造船效率,实现升级目标,梁小雷自封为“流程再造小组长”,带领大洋造船对比日韩经验分析现状,把原有的流程拆散后逐一讨论,其间先后推翻、易稿20余次,最终描绘出最简单的流程。通过流程再造、精益管理、敏捷制造,大洋造船的造船效率直接与日本大岛造船对标,距离打造全球最高效散货船建造基地的目标越来越近。此外,2009年8月2日,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启动“万名民工进社保”仪式,大洋船厂近万名农民工“整建制”参加工伤保险,首批2000名农民工参加养老等险种。
一路高歌猛进,大洋造船坚持不懈实施“将简单产品做到极致”的战略规划,于创新上做文章。因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作业,在手订单都是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大洋造船也赢得了一批实力雄厚的船东与之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2009年金融危机来临前, 大洋造船与船东合力同心,共御风险,没有发生过一起船东撤单、弃船的事件。
深陷资金泥潭
撤单、弃船成导火索
在大洋造船重组原江扬造船厂之时,江扬船厂就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巨大困境,被迫停产,后期,即使有政府的资金救援,也无法缓解企业“起死回生”的困局。时隔十五年,撤单、弃船,资金断裂成为压倒大洋造船的最后一根稻草,造船业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2014开始,大洋造船与业内同行一样就面临融资难、交船难、盈利难的困境。2015年,为扭转企业的不利局面,促进企业生存发展,大洋造船采取了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资金环境、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控制费用支出降低生产成本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包括降薪裁员。
2015年至2016年,大洋造船多次身陷“讨薪”风波。曾就职于大洋造船的一位员工表示, 2016年春节过后,船厂停发了员工工资,告知员工等候上班通知,随后不久便开始裁员。2016年3月,有一部分员工股被通知人班,其余部分为待岗,随后宣布待岗,裁员。记者了解到,在此期间,2016年2月,大洋造船公司内部一份会议纪要显示,大洋造船总体开工时间未定,为保证工厂不停工、维持正常运转,公司内部初步规划发布过渡期并购重组方案,拟以大洋造船、苏美达、中集、江苏口行、上海口行5家公司暂时组成新的公司,采取船舶租赁方式解决公司造船融资难题。但是,该方案仍需太平洋集体高管认可。同时,实现大幅裁员计划,缩减员工至1000人,裁员比例近40%。不难看出,从2015年开始,大洋造船的资金链问题就已出现端倪。
资金一直是国内造船企业“无法承受之痛”,一方面融资能力本身就是企业争夺订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船厂还需给下游分包商支付设备原材料等款项,分包商若不能获得足够利润,往往效率低下,最终导致船厂即使拿到订单,也会延期交付。受此影响,在2016年至2017年大洋造船多次遭遇船东撤单、弃船。2016年8月,希腊船东Euroseas以延期交付为由,曾先后宣布撤销大洋造船2艘散货船订单,所幸,双方最终决定用已经支付的定金来收购另一艘在建的散货船;2016年11月,希腊戴安娜航运也决定撤销1艘散货船订单,大洋造船为此退还了940万美元的预付款;2017年7月,大洋造船已完工和在建的4艘散货船也遇到船东弃船,无法交付……
船东弃船、撤单频率加剧,订单枯竭,资金告急,手持订单越来越少,金融机构对大洋造船的的信贷政策也在持续收紧。自2016年以来大洋造船未能承接新的造船订单,公司财务情况持续恶化,经营出现巨额亏损。由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大洋造船被众多债权人起诉,银行账户、各类资产分别被查封,并被列入人民法院失信名单,最终于2017年7月24日因债权人南京盛洋船务有限公司二分公司提出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17年12月12日,法院裁定对大洋造船进行重整。
不可置疑,船市进入深度调整期,船企如履薄冰,任何一艘船一旦遭遇延期、弃船,造成的资金缺口都将对船企将形成致命打击。上述因素固然成为大洋造船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导火索。但是,也有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大洋造船遭遇资金链断裂,与其母公司春和集团在发展转型过程中跨界“折腾”不无关系。继2006年布局海工,组建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将战略布局为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配套服务的海工产业后,春和集团“走出”造船业务,再次进入陌生的领域——跨出国门投资矿产资源和深水港,业务涉及矿业、森林、能源、物流等领域。转型新业务,多领域全面布局,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提升。此外,2016 年以来,大洋造船未能承接新的造船订单,公司财务情况持续恶化,加上大股东抽调资金严重及内部成本管理不力等诸多因素导致资金竞争,造船业务板块的资金缺口加大,利润下降,资金链断裂,最终,在一片叹息声中轰然倒下。
新投资方入局
“复活”之路漫漫
“大洋造船作为散货船行业知名企业,有较强品牌优势,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受到市场高度认可。同时,大洋造船生产流程布局先进,生产设施搭配合理,且破产前一直保持正常生产状态,厂房设施维护良好。综合多重因素,出资重整大洋造船。”7月11日,在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参与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破产重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中,苏美达肯定了大洋造船既有的资源基础,也表明了大洋造船“重整旗鼓”的可能性。
从成立公司到宣布破产清算,十五年间,大洋造船累计交付各类船舶213艘,完工载重吨超1000万载重吨,产品涵盖中型散货船为主,辅以集装箱船、海工平台供应船和液化石油气船等多类型系列船。此次大洋造船重整投资人合计向大洋造船提供股权出资款18.86亿元人民币,美达资产管理公司还将单独提供借款3.98亿元,一并作为偿债资金,大洋造船受让100%股权及其名下的土地、房产及构筑物、水工类资产及机器设备等全部资产。其中,苏美达船舶出资7.54亿元,取得大洋造船40%股权;不包含借款,美达资产管理公司出资8.48亿元,获得45%股权,运和新城建设出资2.82亿元,获得15%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