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下称“常石”)社长河野健二有着日本人特有的谦虚和礼貌,1954年出生的他已有些许白发,但这丝毫并不影响他的敏捷思维和发展企业的壮志。
在为期4天的2015中国国际海事展上,河野健二接受了《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记者采访,中途,他手指向记者身后的大屏幕一指,“这是能过巴拿马运河的82,000载重吨的最大型散货船。”这艘船型的研发设计和建造来自于常石(KAMSARMAX)。
目前在世界的海洋上航行中的同类船型的30%是由常石建造的船舶。
常石造船创业于1917年,原名“盐滨造船厂”;1942年更名,成立“常石造船株式会社”,开始建造、修理用于日本国内运输的木质船;1958年,公司建造第一艘钢船;1985年,公司建造第一艘自行开发的大型集装箱货船。20多年前,受汇率和劳动力成本驱动,这家拥有百年造船历史的企业终于跨出境外造船第一步,在菲律宾建造了造船基地;10余年后,中国舟山成为常石在境外的第二个造船基地。
“有位中国朋友向我们推荐舟山”,河野健二说道,“当地政府也很配合,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2003年,常石正式入驻舟山。“我们是中国造船行业中唯一的日商独资造船企业,所以在经营方面的决定很快”,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奥村幸生对《21CBR》说道,“一开始,我们在舟山采用分段式制造,要运回日本才能安装成一艘完整的船。2007年开始,我们可以直接在舟山完成一整艘船的制造,交货给客户。”
幸运的是,2003年至2007年正好是全球造船行业的黄金期,公司在这段时间走向了快速上升阶段。“我们正好赶上高峰期”,奥村幸生说道,他透露,现下常石制造的船舶销售遍布全世界,主要集中于欧洲,常石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3家中国合作客户。
不久前,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首次获得常石新开发的2700TEU(装载2700个)集装箱运输船订单。随着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业物料及消费品等的海上运输量随之增加,承运中长距离定期航线的集装箱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新开发的集装箱船船型能够应对这样的需求。与现有的1020TEU集装箱船相比,速度提高了20%,常用时速为每小时21海里,计划于2018年在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着手建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造船市场的火热,几年间不断有新企业涌入,造船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难题。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5-2020年中国船舶(34.15, -0.72, -2.06%)制造行业分析及发展机遇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64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903亿元;201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共16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1亿元,同比下降3.6%;2014年1-7月,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运力过剩难以改观,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影响,船市成交下滑趋势明显,新船价格上涨趋势受阻。
常石方面透露,目前造船行业的供需关系之比接近3:1,供远大于求。
那么,未来什么样的公司能留下?
“有技术,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造船公司能留下。” 河野健二说道,他对常石的未来比较放心,“我们认为目前常石在行业中是处于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