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张冬伟:钢板上“绣花”,每“针”都要细密稳妥

   2018-09-03 船海装备网30500
核心提示:  人物小传:  张冬伟,1981年12月出生,上海周浦人。他是我国首批掌握LNG船最核心殷瓦钢焊接技术的16名工人中的一员。  
  人物小传:
 
  张冬伟,1981年12月出生,上海周浦人。他是我国首批掌握LNG船最核心殷瓦钢焊接技术的16名工人中的一员。
 
  从掌握LNG船最核心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焊接技术至今,13年间,张冬伟参与建造了18艘LNG船,现在已有17艘在全球航行。手工焊接3米殷瓦钢需要2个多小时,那就像在钢板上“绣花”,每一“针”都要细密稳妥。焊接17年,张冬伟手上已有记忆了,电弧光一亮,心无杂念,只想着把这条焊缝烧好。
 
  改革开放这些年,张冬伟们,不断摸索改良制造工艺推动LNG船国产化,不断走向“中国智造”,使它从零到有、从有到优。如今沪东中华建造出产的LNG船上,通过GTT认证的国产设备和设计已超过50%,而他们的目标是全国产化。
 
  从掌握LNG船最核心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焊接技术至今,13年间我参与建造了18艘LNG船,现在已有17艘在全球航行。我是沪东中华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班组长张冬伟,我国首批掌握LNG船最核心殷瓦钢焊接技术的16名工人中的一员。
张冬伟是我国首批掌握LNG船最核心殷瓦钢焊接技术的16名工人中的一员
张冬伟是我国首批掌握LNG船最核心殷瓦钢焊接技术的16名工人中的一员
 
  我是1981年12月出生的,2001年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校毕业后,进集团做电焊工。工作17年,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这些年里,我国造船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制造工艺越发精进。我们厂的产品从最初的散货船等低附加值船体逐步升级为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船型,填补了不少国内空白。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的造船业也在世界造船工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行业一员,我十分自豪。
 
  改革开放这些年,我还欣喜地看到,厂里和行业的制造设备不断更新,越来越先进。与此同时,产业工人队伍技能也在提高,现在国内已有数百人拿到了殷瓦钢焊接G证证书;在我们厂,刚进来的毕业生也在学校接触学习过焊接机器人等先进智能设备。
 
  我最为自豪的,还是我参与铸造LNG船这一世界最先进船体,使它有了“中国制造”;我们不断摸索改良制造工艺推动LNG船国产化,不断走向“中国智造”,使它从零到有、从有到优。
 
  LNG船对制造技术和安全性能要求极高,一旦发生泄漏将会引起爆炸,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建造LNG船。该船最核心的部件就是液货舱围护系统,用的是特殊钢材——耐超低温的殷瓦钢,薄如名片纸,大部分厚度只有0.7毫米,极易被腐蚀,目前主要靠进口,价格昂贵。一艘超级LNG船要用数百万块各种形状的殷瓦钢板焊接而成,要保证其密闭性和强度等性能,焊接难度极高。
 
  殷瓦钢板焊接技术是法国LNG船技术巨头GTT的专利。2005年,我被选拔参加首批殷瓦钢焊接G证证书集训和考核。那时,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制造LNG船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同时也希望自己在技能上有所锤炼和提升。凭着扎实基础和较强心理素质,我顺利取证。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国建造LNG船的征程从黄浦江边的沪东中华造船厂“启航”。
张冬伟在讲解mo7mo8自动焊设备
张冬伟在讲解mo7mo8自动焊设备
 
  开工建造第一艘超级LNG船“大鹏昊”时,我们焊接殷瓦钢的条件变得非常“好”:船舱保持恒温25℃,湿度不能超过50%,但各项技术要求极其严苛。殷瓦钢太薄,易损坏且易生锈,手磨、滴上汗都会被腐蚀。我必须特别谨慎稳妥,手上准,心里稳,确保焊接质量。
 
  一艘超级LNG船的殷瓦钢焊接总长约有140千米,其中90%由自动焊完成,10%的复杂部位由手工完成。三米长的距离,走过去只需三四秒钟,但手动焊接得花两个多小时。那就像在钢板上“绣花”,每一“针”都要细密稳妥。焊接17年,我手上都有记忆了,电弧光一亮,心无杂念,只想着把这条焊缝烧好。
 
  焊接完成后,要经过密封性实验,请专业第三方公司在船舱充满氦气检查是否漏气;船体四个舱,首次检验每舱不能超过十个漏点,否则就是不合格。有漏点就得返工修补,再次检查会增加数百万元成本。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常常创造零漏点的纪录。
 
  其实刚开始我们拿到的GTT公司专利文件,技术参数都是范围值。为了得到不同钢板的具体操作参数,我们开始“尝百草”——调节焊枪电流和角度等参数,做各种排列组合,每次焊完切开检验做记录,不断反复,直到调得最佳效果。后来的最优值都是这样一点点试出来的。我们还不断积累在实船上试出来的好技艺、好经验,努力实现国产化。如今,沪东中华建造出产的LNG船上,通过GTT认证的国产设备和设计已超过50%。我们的目标是完全实现全国产化。
 
  “大鹏昊”的核心密闭舱殷瓦钢焊接花了36个月,如今同级船体只要18个月左右就能完成;当初的船体装载量只有14.7万立方米,现在已升级至17.4万立方米。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我和同事将更加努力,在技艺和工艺上精益求精,挑战自我,亲手建造更多先进船型,不断“解锁”造船新技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