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赵朱木兰纪念馆”落成命名揭幕典礼。左起:赵小婷、时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潘曾锡、赵锡成、赵小甫、谢立及赵安吉
朱木兰一直在付出,甚至是忍受种种艰难。1961年,朱木兰带着小兰、小琴、小美坐货船历时37天到达美国艾利斯岛,与赵锡成团聚。对幼小的赵小兰来说,这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旅程,船长和船员都喜欢她,和她一起下象棋下围棋,大海航行无比美好。没人知道朱木兰在船上经历了什么。船长对赵锡成说,在这次旅途中,小美发高烧,没有医生没有药物,高烧怎么也降不下来,大家都放弃了。但朱木兰没有放弃希望,抱着高烧昏迷的小美,浸在装满冷水的浴缸内,通宵达旦,熬红了眼,熬瘦了身,熬碎了心,助儿降温。经过三天三夜,朱木兰抢回了女儿的生命。船长向赵锡成竖大拇指说:“学嫂,木兰(花木兰)本质,令人敬佩!”
一家团圆后,日子依旧是艰难,但朱木兰治家有方。他们租住在皇后区的一间一居室公寓,一年后才搬进了隔壁楼的一套两居室公寓。家不大但从来都是干干净净、井井有条、非常温馨。朱木兰全部的事情就是照顾家,并教育好孩子们,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完整而美好的童年。赵小兰还记得,那时候买不到中国菜的食材,但妈妈照样能做出丰盛可口的中国菜。
赵家的孩子们上学时都有过文化障碍,让她们很沮丧。母亲朱木兰对她们说:“你们来自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你知道你是中国人,你的血管里流淌着悠久的历史,你有能力直面挑战,千万不要怀疑自己。”
家是避风港,也是直面外界挑战时力量的源泉。赵家六个女儿都毕业自顶尖大学,并兼得研究生学位,其中五位获知名学府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朱木兰无愧是赵家MBA的“无冕之王”。尤其是,六个孩子在各自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并深受母亲影响,有共同信念,愿为社会多做贡献。
在赵锡成的事业发展上,朱木兰最大的帮助是对赵锡成富有开创事业的信心,包括协助去中国的发展之路,为家族事业走进新境界打下基础。同时,她也是以个人名义赞助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位美国华裔女性,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广为认可与尊敬。
作为一位母亲,她将平凡留给了自己,将伟大留给了丈夫和孩子们,而这也正是她的伟大之处。赵小兰记得,在她宣誓就任劳工部长时,母亲为她手捧《圣经》。那时她还不知道,母亲刚刚接受第一次淋巴癌的化疗,母亲当时承受着巨大痛苦竟然没人能察觉。
在经过7年抗癌后,2007年8月2日充满爱心的赵朱木兰被主接走。大女儿小兰在她最后时刻要陪她,她却说:“你现在不是应该在工作岗位吗?你肩负重任,国家和人民需要你”。在她人生最后的那个夜晚,连说话与呼吸都很困难时,她示意要毛毯。小女儿安吉赶紧起身拿来一条帮她盖好。她却吃力地摇摇头说:“不,你给Joginder(她的私人护士)盖上,这里很冷”。站在一旁的Joginder眼中噙满泪水,病房里的人无不被这一幕深深震撼。整个病房也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大家都努力克制着各自的情感,让感动的泪水化作默默的祝福。
赵朱木兰奉献一生,也终留得身后美名。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唁函中称赞朱木兰女士“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满仁爱的母亲。她的精神和宽容给孩子们和知道她的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则赞美她的一生“体现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深受尊敬和爱戴”。
在赵朱木兰息劳归主周年纪念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了一册木兰纪念集,标题为《平凡与伟大——一代中华妇女的典范》。“家母是一位忠贞不渝的妻子,无私奉献的母亲,广施博爱的慈善家,亚洲文化学者。母亲温良谦恭,淑德兼备,是一代中华妇女的典范”。这是她大女儿赵小兰的感恩语录。
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于木兰仙逝五周年之际特意摄制一部60分钟的记录片《木兰流芳》,以纪念及弘扬她的一生与她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在该纪录片中,美国前第一夫人布什·劳拉说:“赵朱木兰女士拥有非凡的毅力和一种平和的力量,她也用这种毅力与淋巴癌抗争。赵女士的精神,在他六个心爱的女儿身上得到了传承,她教导她们,同时也告诉了所有认识她的人,什么是信仰、勇气、决心和爱。”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说:“她是她家庭的护卫者,为她丈夫和孩子所获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一生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鼓舞,她的精神将被传承下去,我们也将永远怀念她。”她的牧师罗博生博士(Dr. Arthur Robertson)则说:“通过赵朱木兰女士和她的家人,很多人都对许多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包括中国文化、勤劳敬业的工作精神,忠诚、教育以及坚定的信仰。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