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亿万富翁密春雷已成为上交所上市公司—中海海盛的最大股东,后者一直是作为中海集团(CSG)旗下的上市分支。经本轮股份易手,中海的持股比例已从27.39%降至13.38%,且该集团尚未表态是否保留余下股权。
此外,交易双方也未披露有关股权售卖的战略意图。
根据报道,中海集团的上述举措符合提倡混改的政策背景,也即在国有企业增加私营股权的比例。
但知情人士认为,这轮交易并非旨在推进国企改革,而是新股东有意收购并利用海盛的上市地位。据了解,密春雷是一位投资面甚广的实业家,据悉早期拥有矿业背景。近期收购海盛股份的览海上寿,就是他旗下览海集团与上海人寿保险组建的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的合资公司。
有消息人士称,密春雷是想把海盛的上市地位用于其它项目。他们甚至推测,或已启动相关谈判,将涉及的船舶资产及经营分支出售给租船商。
船队包含25艘船
中海海盛原名海南海盛船务,据其公司网站介绍,它的船队现有25艘船。这当中,13艘船是为中海集团的海南分支经营,它们是从灵便型到超大灵便型不等的散货船以及3艘小型化学品轮;另有12艘船是为地区性公司经营,包括杂货船、散货船以及LR1型油轮。
另一家近期宣布拟售上市子公司股份的国有船东,是总部设于北京的中外运长航(Sinotrans & CSC)。它目前在深交所上市的散货船东—长航凤凰(CSC Phoenix)仍持有约17.89%的股份。尽管长航凤凰由于重组缘故被停牌,但仍有复牌机会。据悉重组期间,公司官员就曾探讨利用上市地位创造现金的可能。但截至目前,尚未曝出过任何这类借壳交易。
与此同时,在“伤情”较轻的航运板块,亦有船东仗着“借壳上市”之便,另辟融资渠道的案例。
譬如秉持扩张雄心的私营班轮商—安盛船务,就在近期这波热潮中觅得壳资源。
这一操作流程甚为复杂,主要是由经营状况不济的国有化工企业—黑龙江黑化集团将全部股权划转给设于福建的安盛船务,并换取完成收购后新公司的部分股份。
上市分支不断“出血”
黑化集团隶属国有直属企业—煤炭化工厂昊华化工集团旗下,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因受到所在行业过剩产能的挤压,该公司一直在“出血”亏钱。去年晚些时候,就在黑化宣布停牌并报出3.054亿人民币(约合4922万美元)的年度亏损之前,它的总经理及董事长也被解职。
当时计划的“最后一步棋”即是将黑化的上市地位,推销给可以“物尽其用”的公司。于是,掌控安盛船务及安通物流(隶属泉州仁建集团)的郭东泽、郭东圣兄弟便适时抓住机会。
经此交易,安盛与安通从由郭氏兄弟100%控股的公司,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组成部分。在后者当中,郭氏兄弟的持股比例为略高于50.18%,其它股东还包括国有融资商长城国融等。
待监管审批就位后,郭氏家族旗下的仁建集团即可获得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其在国际市场的扩张举措。该公司在国内市场起步,但已向地区性近海航线扩张,并启动新造船项目支持这样的步伐。目前安盛直接拥有或租入约35艘船,经营船数大概翻倍于此,此外安通在国内也拥有一些货车运输及仓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