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两百多年的德国工业技术巨头蒂森克虏伯要被拆分了。
10月9日,蒂森克虏伯集团监事会一致决议通过董事会提出的公司重组方案。
蒂森克虏伯集团在9月27日的声明中称,计划将集团分拆为两家公司: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和蒂森克虏伯材料公司,前者将专注于工业及其相关产品,后者专注于材料业务,两家公司都将上市。
界面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两家独立上市的公司,其董事会已着手准备未来数月的相关调整细节。
在官方宣布分拆计划后,蒂森克虏伯在9月底的股价上涨了17%。
此前,蒂森克虏伯拥有五大业务,分别为机械零部件、电梯技术、工业解决方案、材料和钢铁欧洲。拆分后,机械零部件、电梯技术等业务归入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材料服务业务归蒂森克虏伯材料公司,钢铁业务则已和塔塔合作,成立了双方持股50:50的合资公司。
坐落在鲁尔河谷、辉煌了两个世纪的蒂森克虏伯,以钢铁及其相关的精密制造起家,并闻名于世。黑金时代式微,有色时代崛起,互联网和软件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让包括蒂森克虏伯在内的老牌工业巨头,不得不面对互联网和数字化带来的冲击,对自己的资产和运营框架作出调整。
自今年7月起,蒂森克虏伯管理层开始动荡。7月6日,原CEO赫辛根突然宣布辞职。十天后,监事会主席乌利齐·莱纳也宣布辞职。
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德国股份公司采用监事会与董事会上下隶属的“双层委员会制”。监事会是公司最主要的监督机关,负责对董事会及董事执行公司业务的持续监督。董事会是公司最重要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司政策的拟定及公司业务的执行。
50岁的蒂森克虏伯原首席财务官吉多·克尔克霍夫在7月13日成为集团CEO。此外,蒂森克虏伯监事会一致任命现年62岁的本哈德·裴仁斯为监事会主席。
蒂森克虏伯的监事会有20多个席位。界面新闻了解到,集团任命委员会还将按既定程序确定余下的两个监事会成员名额。
根据路透社报道,蒂森克虏伯集团工会控制着监事会半数席位,支持这一分拆计划。德国最大工会IG metall临时监事会主席Markus Grolms表示,分拆计划可以避免蒂森克虏伯集团走向分崩离析。
上述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未来三个月内,蒂森克虏伯的拆分方案有待通过法律合规手续。12-18个月后,拆分方案将在全球股东大会上被表决,通过后才能生效。
蒂森克虏伯尚未透露,未来两个独立的上市公司,是否仍在现有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运作。
知情人士称,蒂森克虏伯中国区的运营框架也会随着公司拆分,出现相应变动。
这已不是蒂森克虏伯第一次面临拆分压力。
蒂森克虏伯原本由两个钢铁巨无霸合并而来。始于1867年的钢铁公司蒂森(thyssen)和1811年的军工集团克虏伯(krupp),于1999年3月合并为现在的蒂森克虏伯。
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6万员工的蒂森克虏伯,旗下有近700家企业和180多个品牌。2015年11月中旬,这家老牌工业巨头更新使用了新的统一Logo。与此前上下独立图案的Logo相比,新图案将蒂森和克虏伯融在了一起。
蒂森克虏伯在原CEO埃克哈德?舒尔茨手中完成了强强联合,并向美洲扩张版图。但欧债危机以及钢铁行业的景气度,使其不得不终止跨洋扩张之梦。2011年1月,从西门子空降过来的海里希·赫辛根成为蒂森克虏伯CEO,开始压缩成为负债拖累的钢铁业务,力促这家工业巨头转型。
赫辛根先砍掉了其前任斥巨资打造的美洲钢铁业务,再推动剩下的欧洲钢铁业务和塔塔进行整合,将蒂森克虏伯占营收比重最高达60%的钢铁业务,压缩到目前的25%。赫辛根在今年3月接受界面新闻独家专访时称,与塔塔成立合资公司后,钢铁业务未来占总营收比重将降为5%。
赫辛根想要将蒂森克虏伯从钢铁生产主导的企业变成资本货物与服务企业。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转型战略早已在集团上下明晰,计划一步步转型,遵循融入产业链的逻辑,形成产业链条。
蒂森克虏伯的股东和投资者则想要迈更大的步子。2017年底,蒂森克虏伯第二大股东Cevian Capital和股东Elliott提出分拆这个工业巨头,将公司转型成为高科技企业集团。
彼时,这个激进的要求遭到了略保守的德国人的反对,蒂森克虏伯董事会和监事会一致否决了这个提议。
赫辛根认为,遵循融入产业链规划的转型计划,注定不能激进。他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味地分拆公司是没有意义的。积极重塑公司结构不意味着简单分拆公司业务。”
蒂森克虏伯与中国的业务往来可以追溯到1866年7月27日,克虏伯时任总裁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会见了中国第一个代表团。至今,蒂森克虏伯在中国下属30余家生产企业、合资公司和代表机构,员工近1.8万人,2016/17财年在中国区总销售额约30亿欧元。中国已经成为除德国本土以外蒂森克虏伯主要的战略投资市场。
2016/2017财年,蒂森克虏伯总销售额约43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