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决心”号12月17日电经过11天、近3000海里的航行,“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于16日晚抵达西南印度洋中脊目标海域——“亚特兰蒂斯浅滩”,开展旨在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
来自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乘坐“决心”号于5日从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口起航,执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60航次任务、开展“SloMo”计划的首次钻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传周研究员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强博士全程参加。
位于南纬32度42分、东经57度17分的“亚特兰蒂斯浅滩”,虽然掩盖在一望无际的海水下700多米,但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科学家确信这里是研究地壳与地幔转化的理想“构造窗口”。
据介绍,“决心”号抵达目标海域后,已开始进行大洋钻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向海里放一个声呐信号装置,以使船舶保持动力定位;向海里放一个水下摄像机,以寻找合适的岩石安装钻孔重返系统。钻孔重返系统能定位钻孔,并能使钻头离开后重返钻孔,是开展钻探前的重要一步。根据计划,“决心”号将首先使用旋转式岩芯取样器钻220米深,然后进行井下测量和监测。从井下220米开始连续钻取岩芯,并尽可能地向下深钻,计划钻到1300米。
“决心”号从“亚特兰蒂斯浅滩”钻取的岩芯是深入了解地球历史的珍贵“档案”。由于岩芯是一个“有生命的材料”,它们的自然特性每时每刻都会随着周边环境变化而变化。“决心”号上有12个实验室,装备了多种先进的试验仪器,将在第一时间对采上来的岩芯进行快速、复杂、全面的“体检”,同时还将组织科学家在现场对岩芯进行记录和描述。
目前,船上科学家已经分为岩芯描述组(火成岩组、变质岩组、岩石构造组)、地球化学组、岩石物理组、古地磁组、微生物组。航渡期间船上进行了培训和实习,为钻取岩芯后实现各项流程的“无缝链接”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