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中船九院:五次飞跃 助力中国登顶世界造船之巅

   2018-10-20 船海装备网5060
核心提示:  上海,中国船舶工业的发源地和现代造船业的重要基地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等船企誉满全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上海,中国船舶工业的发源地和现代造船业的重要基地——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等船企誉满全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布局这些大型造修船工业基地的就是中船第九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九院”)。
 
  中船九院诞生于1953年,是一家多专业、综合技术强的大型设计工程公司。他们设计的造船总装基地代表工程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造船基地——上海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华南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作为中国船舶工业建设的规划师、设计师,中船九院参与规划设计建设了全国90%以上的造修船厂,主要集中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过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这家业内堪称“老大”的公司为何被称为中船“第九”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呢?中船九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最早进行了产业分布、工业布局,将船舶工业的规划设计归于第九研究院。虽然中船九院在历史上取得非常重要的成就,但一路走来也是起起伏伏,并不是一帆风顺。65年的艰难跋涉中,是5次“飞跃”让中船九院奠定了雄厚的实力,为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世界造船规模第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船九院:五次飞跃 助力中国登顶世界造船之巅
  5次飞跃,促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世界造船规模第一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指示“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渐走向社会,为全面恢复经济计划,中船九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随之成立,并承担了沪东、江南等船厂技术改造和改扩建任务,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从修到造的第一次飞跃。
 
  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中船九院已基本积累了从总体规划、工业设计、设备选型、水下工艺、水工设备、造船设备和土建公用的设计经验,承担了从沪东造船厂国内第一个大马力柴油机车间,到四川、湖北、江西、江苏等长江流域的船舶配套企业(三线建设),以及一批研究所、站、库的设计任务,中国造船工业实现了总装到配套、研究到制造的第二次飞跃。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船舶工业作出重要指示,“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要造船出口,要打入国际市场”,中船九院开始了学习引进日欧造船新理念、新工艺和新设备,承担了新一轮船厂和配套厂的扩建和技术改造,中国造船工业实现了外向型企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中船九院向国家提出了按总装造船,新建大型造船基地,通过学习引进、技术攻关,具备了自主设计大型造船总装基地的能力,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成为国内第一个现代总装造船基地的样板,中国造船工业实现了向现代化总装造船模式突破的第四次飞跃。
 
  中船九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第四次飞跃——外高桥造船厂的建立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九院在设计中将船体制造、舾装、涂装、计算机应用作为四大支撑体系,以两座大型船坞为主线,实现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船体分道建造、舾装区域作业、壳舾涂一体化的现代总装造船模式,投产后经济效益显着。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年造船总量突破800万载重吨的世界级造船企业,及以“海洋石油981”平台为代表产品的海洋工程龙头企业。该项目获交通部2007年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总体设计获2007年国家优秀设计银奖。
 
  第五次飞跃发生在21世纪初,国家对船舶工业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中船九院勇于担当,持续创新,不仅承担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国三大造船基地各个船厂的规划、设计,还挑起了工程建设的重担,促进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世界造船规模第一的新飞跃。
 
  借船出海,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大发展
 
  2001年至今,中船九院海外业务实现大发展,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船九院的海外业务由船厂扩展至港口工程、海工工程、取排水工程、民用建筑工程等领域,工程拓展到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近年来,中船九院凭借综合优势和专业优势“借船出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先后承接了埃及、沙特、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外船厂建设项目,承接合同额屡创新高,经营业绩不断实现历史突破。
 
  埃及亚历山大船厂改扩建工程是中船九院第一个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用中国规范进行设计和建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中船九院带领几百名中方员工,奋战1000多个日日夜夜,克服埃及政局动荡等诸多困难,与埃方精诚合作,与各分包方协同并进,使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在亚历山大船厂升级改造过程中,中船九院全面采用中国造船工艺标准,有力推动了中国技术标准在海外的推广应用,同时,该项目全面采用中国国产设备和原材料,带动了中国300吨龙门吊、立式车床、空压机、等离子切割机等千余台(套)国产设备的出口。埃方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项目的完工使埃及对相关船舶的建造“具备了紧跟国际步伐的能力”。中船集团认为亚历山大船厂改扩建工程是“中埃友好标志工程”,“崭新的亚历山大船厂必将载入中埃两国友好合作的史册!”
 
  国外工程相较而言,更加注重工程咨询单位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工程全过程的咨询。结合国外项目的特点,中船九院已在部分国外项目中拓展了工程设计咨询的服务范围,由传统的阶段性服务转化为提供工程全过程服务。如在沙特Ras Al Khair船厂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船九院承担了该工程前期工程设计及招标文件的编制,这在国外项目中,尚属首例,工程设计人员为此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得到了阿美石油公司的认可,为后续的海外工程设计咨询前端业务的承接奠定了基础。又如马来西亚MMHE船厂3号船坞工程,是中船九院承担的第一个海外EPMC项目,从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各专业的评标和现场施工管理,中船九院提供了工程的全过程服务。在海外石油系统业主严苛的要求下,中船九院出色完成该工程的全过程服务,对中国企业海外工程业务拓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开启新征程
 
  尤其是前些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那段时期,又恰巧产能过剩,这样的双重挤压,使得造船行业的低谷比预期长多了。
 
  如何度过危机?“在危机来临之前布局。”中船九院负责人坦言,2011年开始,为了中船九院能够顺利转型,公司引进了大量的人才。“平台生态+协同创新+技术创新,我们为青年员工做职业规划也提到这点。”只有做强设计,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这才是根本。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近年来,中船九院不断加快智能制造研究步伐,先后组织多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成立智能制造研究室,进行科研立项13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从“现代造船模式2.0”出发,以系统建模和数字化设计为支撑,通过智慧工程设计、智能建造和全生命周期智慧工程运营研究,融入智能船厂建造新理念。
 
  中国船舶工业实现智能制造,并不是想象中的“无人化智能工厂”,而是将过去无法实现收集的数据通过新一代ICT技术进行收集,当船厂所有人、物、空间的数据均能实时收集,加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工,无论是设计、生产、管理的模式均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简单说,船舶工业智能制造的目标是“数据说得清,问题看得见,设备管得住,过程控得好,成本省得下”就是智能制造的目标。
 
  为此,中船九院以“构建智能服务体系”战略方案为指导,借助互联网开放平台,以为国内外超过500家船厂提供基建设计、生产装备设计、技术改造设计所掌握的数据核心资源为基础,提出建立“互联网+船厂智能管理平台”项目。计划通过该项目实施提升对船厂生产资源的集中服务能力,实现构建主动预警提示、客户自诊断自服务、现场智能诊断、远程诊断服务体系的平台;同时,以此平台为基础开展数据集成、分析,为智能车间、绿色制造提供改造方案。
 
  目前,在船厂生产流程再造设计中,中船九院已经开展工艺流程与设备三维数字化仿真技术研究,开发由单机设备自动化入手,逐步向单条设备流水线、全工段、全车间乃至全厂智能化生产发展的新工艺。针对国内船企的船体零部件人工焊接效率不高、质量难以控制的现状,中船九院以部件装焊生产线为突破口,实现流水化作业取代固定工位作业,优化各工序生产保障配置,探索船舶智能装备及生产线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实施部件智能化焊接的应用研究。通过智能化部件生产线的研究与仿真,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推动智能部件生产流水线在船企的应用。针对船厂主要生产环节,中船九院以智能车间为重点,进行智能化生产专题研究,开展分段加工、涂装、管子3条智能生产线的示范应用,提升制造效率和质量,推动先进制造创新。针对船舶管系制造国内自动化程度较低,中船九院正在研发的管道智能工厂数字化集成系统,将推进管道加工传统的“经验+单机”离散型制造模式向“数字化模拟+柔性生产”先进制造模式转型,实现船舶管系的设计、制造、管理信息一体化,打造管道智能工厂集成系统平台。围绕数字化车间工艺装备,中船九院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三维设计、施工协同工作平台系统研究,研究虚拟现实和数字仿真技术,实现智能船厂建设数字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效统一。
 
  当前,中船九院人正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化战略引领、注重科技创新”为指导思想,坚持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城镇化建设三大主业稳定发展,积极打造科技产业化和数字平台下的运维服务两大新产业,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实现中国造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飞跃。
 
 
标签: 中船九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