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国证监会一次核准3家企业IPO申请,其中包括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自此,青岛港实现从H股回归A股的目标。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1 月 15 日,并于 2014 年 6 月 6 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青岛港的主要经营者,业务涵盖青岛港四个港区,即大港港区、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和董家口港区,能够停泊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矿砂船和油轮。青岛港装卸效率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集装箱装卸效率、铁矿石单机接卸效率居世界第一,上市公司净利润位居全国上市港口企业第二位。
3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山东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山东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青岛港瞄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枢纽港、物流强港、金融强港、国际化强港、智慧强港和军民融合示范港的宏伟目标,开拓进取、阔步前行。目前,青岛港发展成为中国第二个外贸吞吐量亿吨级港口,2017年吞吐量达到5.1亿吨,是1978年成立之初的26倍,形成了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和粮食等支柱货种,集装箱、铁矿石装卸效率居世界第一。
领航干散货“大船时代”
12月11日,满载39.14万吨加斯巴粗矿的“山东矿业”轮,在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接卸完毕。至此,青岛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累计接卸40万吨级矿砂船达100艘次,接卸超级矿砂船数量占全国近40%,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40万吨级矿石码头与混矿业务组合,产生了强大的磁铁效应,使青岛港始终保持“大船时代”的核心竞争优势。
淡水河谷上海综合规划与质量控制部经理Kaisten表示:“董家口港区混矿指标的波动性始终保持在0.2以内,船舶作业效率、混矿效率都在中国港口名列前茅,是我们最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
截至目前,青岛港累计接卸的100艘大型矿砂船带来直接外贸增量近4000万吨,码头、堆场等硬件能力充分释放,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为中国钢铁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加快建设国际原油贸易分拨中心
12月7日,在“青岛港2019年国际原油贸易发展大会”期间,青岛港宣布董家口港区第二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开建、青岛港—中石油合资仓储罐开工;青岛港与巴西石油签订董家口港区保税罐长期合作协议,青岛港与齐鲁交通集团、富海集团签订合资建设协议等,旨在推动青岛港油品板块持续发展,向着加快建设国际原油贸易分拨中心强力迈进。
青岛港是中国沿海港口最大的油品装卸、中转和储存基地,接卸原油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青岛港原油板块码头、罐区和疏运体系建设继续升级,未来一至两年,码头年通过能力将新增2500万吨,年储存能力将新增300万方以上,年管输能力将全面达到3000万吨以上。
随着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在年底前正式投用后,董家口港区将实现码头、油罐、管道和铁路全要素配置,青岛港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程物流综合网络,加快由传统码头装卸、存储和中转向优秀全程物流综合运营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