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船企一马当先
5月15日,德国NORD公司建造的38K系列679船顺利下水;
5月16日,太古轮船公司39K系列671船于3号船坞铺底;
5月18日,德国NORD公司新1700TEU系列首制687船于1号船坞铺底;
5月22日,2艘82K系列卡姆萨尔型散货船的首制681船在锚地进行了简单的命名仪式后即交付船东使用,并开始了首航加拿大的任务;
6月1日,太古轮船公司的MPV22系列665船签署交船文件,交付船东。
闷热的6月,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绵延2000余米的海岸线边一片忙碌场景。5月15日至5月22日,欧华5艘船舶先后完成重要生产节点,6月1日一船交付。“部分在建船舶的进度款将得到预先支付,新一轮的经营接单工作进展顺利。”在建厂十周年之际,欧华造船总经理乔伟海给万名员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据船舶行业主管部门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交船情况有所好转,造船完工量1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6%;接单形势相对良好,新接订单26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24万载重吨。这三大造船指标分别占到全国的10.4%、33.6%、13.9%,市场份额小幅提升。
1至5月,舟山市9家重点船舶和海工企业中,有8家船企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长宏国际”“扬帆集团”增长幅度超过30%。龙头企业生产节奏加快,用工数和用电量都有所增加,如“金海重工”在海航集团支持下,生产经营逐渐转好,目前在建船舶达22艘,今年计划完成首制8800TEU集装箱船、90米自升式海工平台交付,以及开工建造7000立方米挖泥船等。
船企多条腿走市场
定海小沙西北海岸,刚入夏的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从车间到船坞,从码头到船台,一派生产忙碌的景象。在30万吨船坞平台上,工人正忙着组装一艘25万吨级的矿砂船。“这艘船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水平。”公司负责人介绍,该船是“长宏国际”今年主推船型之一,其根据航线特点进行了优化设计,可大大缩短装卸货时间。
据了解,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也从以前建造散货船为主向建造多功能用途船转变,如超低温冷藏运输船、耙吸式挖泥船、金枪鱼船、秋刀鱼船以及各类化学品船;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主要以修船为主,该公司引进了超高压水清洗机等自动化设备,以提高修船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用工成本。
近年来,舟山市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船舶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工业云平台投入运营,江海联运数据中心抓紧建设,全市船舶设计能力薄弱状态得到较大改善,主要船企已经具备主流船型生产设计能力以及部分详细设计联合开发能力;骨干船企注重信息应用,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投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建设信息化生产管理体系,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这些创新之举,为舟山市船舶业出现的诸多好信号,提供了强烈的支持。
支持企业做强做优
全市交船情况好转,不少船企实现正增长,龙头企业生产节奏加快,用工数和用电量都有所增加……船舶企业是否开始回暖,春天的信号是否已现?
在1至5月,全市船舶工业实现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2.1%的数据背后,船舶主管部门还向记者提供了另一组数据:1至4月,全市船舶行业扣除某企业大幅增亏因素,其他船企累计亏损约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亿元减少了38%;骨干修船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利润增幅均超过100%;部分船企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到2016年以后船舶行业亏损情况将得到较大改善。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舟山市船舶行业在行业大环境低迷的形势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需求不足、波罗的海指数低位徘徊等不利因素给船舶工业“保增长、促转型”带来较大影响。此外,融资难、保函难、盈利难、用工难等一些长期困扰船企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得到较快解决。总体来看,船舶工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困难时期。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舟山市将继续支持船舶行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给予“一企一策”的政策扶持,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争取军品建造资质;加快推进舟山船舶工业设计基地建设,重点开展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的优化与升级换代开发和高新技术船舶、海洋工程产品等的开发研究,提高全市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企业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探索建立机联网、厂联网等,不断向“智能造船”发展;
创新融资方式、融资品种,近期争取在建船舶抵押融资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船企的努力、政策的支持,推动着船舶业转型升级朝着纵深发展。那么,从哪儿看可以看清,舟山船舶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呢?记者获得了另一个数据,今年头5个月,舟山市造船比重从原来的80%降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