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中远海发或买胜狮货柜资产?中集集团发声:“这不是好事”

   2019-04-25 每日经济新闻船海装备网8700
核心提示:自2018年以来,集装箱制造业务需求逐渐回暖,但随着一场并购,行业格局恐生变数。新加坡胜狮货柜(00716,HK)公告,拟35亿至40亿

自2018年以来,集装箱制造业务需求逐渐回暖,但随着一场并购,行业格局恐生变数。新加坡胜狮货柜(00716,HK)公告,拟35亿至40亿元出售5家在中国境内的集装箱附属公司,业内盛传中远海发(601866,SH)将会成为胜狮货柜的最终接盘方,此前还有业内人士透露,中远海发已经完成了尽职调查,入主的可能性最大。倘若收购落实,中远海发将成为仅次于中集集团(000039,SZ)的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


针对上述传言,4月24日,中远海发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只是市场传闻,我们目前没有需要披露的东西,一切以正式公告为准”。值得注意的是,4月25日,中集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如若是真的,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状况发生,这对中集、对行业、对中远海、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都不是好事。而且,我们对价格也不能理解,胜狮市值只有31亿港元,过去多年都不怎么赚钱,换作中集,是不会出这个价的”。是否涉及同业竞争?


中集集团与中远海发颇有渊源,不仅因为两者在集装箱领域的直接竞争,同时也因为后者母公司是前者的第二大股东。中集集团2018年报显示,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目前第一大间接股东是招商局集团,间接持股24.58%;由中远和中海合并而成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海)通过旗下中远海发等公司间接持股22.72%,为第二大股东。


如若最终胜狮货柜的集装箱资产花落中远海发,这将把其与中集集团的同业竞争问题摆到台前。


早前,中远海发的董秘俞震曾对外回应称,两者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因为中远海发并非中集的控股股东,中远海发和中集集团的业务都非常多元化,“造箱”并非唯一,因此两者并不构成法律、法规界定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同业竞争关系,而是纯市场竞争关系。


4月24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中远海发相关人士再次表示,公司并不涉及与中集集团的同业竞争问题,也非中集的控股股东。


不过,对于同业竞争问题,中集集团方面有着不同的说法。中集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虽然中远海不是控股股东,但对中集这样股权相对分散以及没有实际控股股东的企业而言,中远海事实上拥有很大话语权和影响力,其在中集董事会拥有两个席位,与招商局集团董事会席位相同。另外,中远海旗下执掌集装箱制造的刘冲就是其中一位董事,中远海显然与中集构成同业竞争。


记者注意到,在中集8个董事席位中,招商局集团和中远海各占2个。其中,董事长、非执行董事王宏来自招商局集团,非执行董事胡贤甫来自招商局工业集团。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王宇航是中远海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非执行董事刘冲则是中远海旗下中远海发董事总经理。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告诉记者,对上市公司具有控制力的股东,如果其主营业务与上市公司相同,理论上而言,该股东就有利用控制力获取上市公司商业秘密并剥夺上市公司商业机会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已经构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同业竞争。行业格局或生变


根据胜狮货柜的公告,其出售的5家全资公司为:启东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启东太平港务有限公司、青岛太平货柜有限公司、宁波太平货柜有限公司及胜狮货柜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其产能占据胜狮2018年135万TEU总产能的57.8%。


根据德鲁里统计,2017年全球集装箱行业前五位参与者市场份额依次为:中集(43.6%)、胜狮(19.4%)、上海寰宇物流(为中远海发子公司,13.4%)、新华昌(10.4%)、马士基集装箱工业(7.3%)。如果中远海发收购胜狮资产,按以上数据估算新公司合计市场份额约为32.8%,直追行业第一的中集。


数据显示,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2018年实现营收为315.36亿元,同比增长25.91%;实现净利润18.91亿元,同比增长29.22%;中远海发集装箱制造业务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9.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2.84%,毛利率7%,较上年减少1.42个百分点。


“目前行业毛利率已从前些年的15%左右滑至8%左右,有些企业甚至在6%以下,净利率普遍低于3%。如果中远海发收购胜狮货柜资产,直接挑战中集行业第一的地位,这肯定是中集不想看到的。另外,这个行业本身产能就过剩1倍以上,大家都在陆续关厂,两大巨头肯定会有更大层面上的较量,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或许在所难免”。有行业分析人士对此做出判断。


中集集团有关人士也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心,该人士表示,集装箱属于典型的传统制造工业,环保和技术升级的需求迫切,这几年中集也投入巨资加大减排力度,又通过实行“龙腾计划”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若中远海发进来,此举会让中集及其他企业不得不又要进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产业的升级步伐将严重受阻。


上述中集人士还认为,若用这么高的价格去买一家新加坡公司过剩的落后产能,是不理智的,也不利于国有资产做大做优主业。同时,在国外客户眼里,中远海是中集的股东,两者就是一家,如果集装箱业务加在一起合计会占近八成市场,这会让国际上的大航司怀疑中国企业在威胁国际航运的供应链安全,对谁都不好。


“中集不害怕竞争,但不希望失去一个战略伙伴,而多一个没必要的竞争对手。”该人士说。对于行业未来的格局变化,中远海发方面则未给予记者具体置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