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造船人寄予厚望的一年——新造船市场经历10年低位徘徊;上一轮景气期建造的船舶到了退出运营的时间窗口;压载水和脱硫等严苛环保公约即将正式实施……
然而,市场走势永远出乎预料,上半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成交船舶366艘、2493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49.17%,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53.63%。受新造船订单锐减影响,6月底,全球船厂手持订单降至3172艘、1.98亿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11.86%,以载重吨计,降幅为12.38%。上半年,新船交付694艘、5090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8.32%,以载重吨计同比上涨9.25%,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见图)。
尽管市场总体弱势,但中国船企摆脱2018年的颓势,重回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从细分船型来看,LNG船一枝独秀,正向常规船型阵营冲击。
中国重回第一
上半年订单锐减,中国却重回第一!上半年,中国船企承接船舶订单176艘、韩国船企承接69艘、日本船企承接62艘,市场份额分别为48.09%、18.85%和16.94%。以承接订单数量计算,中国再次将日韩远远甩在后面。
2019年,尽管中国新接订单量大幅下降,但是显着好于全球同行。上半年,中国船企承接船舶订单176艘、1372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36.00%,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24.58%。截至6月底,中国船企手持船舶订单1433艘、8837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10.77%,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8.84%。上半年,中国船企交付新船262艘、1988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18.89%,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6.27%。总体来看,中国船企不但在新接订单量上跑赢市场,其余两大造船指标也较为稳健。
在新造船市场“黎明之前”,中国船企也在加速整合,为新一轮景气周期蓄积力量。7月1日,在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分拆20年之后,两大集团宣布将进行战略性整合。与此同时,招商局集团也在酝酿并入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造船产能。优势产能的重组,在减少非良性竞争的同时,将提升各船企专业分工水平,提高中国船企整体竞争力。不过,国有资产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也引发民营资本的疑虑,如何共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课题。
2018年“风光无限”的韩国船企,2019年骤然跌入深谷。上半年,韩国船企承接船舶订单69艘、772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53.69%,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61.44%。截至6月底,韩国船企手持船舶订单429艘、5269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2.50%,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10.47%。上半年,韩国船企交付新船127艘、1809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上涨19.81%,以载重吨计,同比上涨54.77%。尽管上半年在新造船市场上表现不佳,从交付船舶数量来看,韩国船企基础实力十分强大。
韩国船企的购并酝酿多年,2019年现代重工正式宣布收购大宇造船。韩国两大船企如果完成整合,在造船产能、优势船型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对其他船企将形成巨大威胁。
2019年,日本船企在新造船市场的表现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上半年,日本船企承接船舶订单62艘、316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69.15%,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77.94%。截至6月底,日本船企手持船舶订单682艘、4819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下降16.32%,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16.09%。上半年,日本船企交付新船203艘、1191万DWT。以数量计,同比上涨4.10%,以载重吨计,同比上涨0.25%。
LNG船一枝独秀
上半年,新造船市场成交干散货船95艘、集装箱船53艘、油轮58艘和LNG船30艘,各船型成交量同比增减分别为-62.75%、-41.11%、-53.60%和7.14%。新造船市场,LNG船一枝独秀。
上半年,全球干散货船成交95艘、1028万DWT,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59.63%。中远海运集团订购16艘纽卡斯尔型干散货船,单艘造价近5500万美元。韩国H-Line Shipping表现十分活跃,订造2艘传统海岬型干散货船、5艘纽卡斯尔型干散货船。
上半年,全球油轮成交95艘、747万DWT,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56.47%。上半年,希腊和新加坡船东较为活跃,希腊船东90%订单落入韩国船企。
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船成交53艘、26万TEU,以标准箱计,同比下降60.09%。达飞轮船在中国订造10艘1.5万TEU型船。其中,5艘为沪东中华承建;5艘为江南造船承建。
上半年,全球LNG船成交30艘、427万立方米,以装载量计,同比下降6.49%。目前,各国都寻求在LNG船的承建上获取优势,韩国现代重工并购大宇造船如果成功,将取得绝对优势地位;中国大连船舶重工、江南造船集团也意欲在LNG船的承建上取得突破;俄罗斯则通过北极LNG项目为红星造船厂争取LNG船订单。
尽管上半年市场的弱势再次打击市场信心,但是从开篇提到的三个因素判断,现在市场正处于“黎明之前”。船企需要提前积蓄力量,迎接新一轮景气周期,船东也应积极谋划,通过更优模式扩张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