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经济媒体Etoday报道,日本虽已将韩国清出贸易优惠“白名单”,但这一措施对韩国造船业的影响可能很小,因为韩国已完成了船用主要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对船用配套产业的持续投入收获成效,韩国船企保住了同日本船企竞争的技术和价格优势。
在船舶动力领域,丹麦MAN公司和瑞士WinGD公司无疑是两大技术引领者,目前韩国的现代重工、HSD发动机公司、STX重工等动力企业都与这两家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可生产大型船用发动机。目前,韩国船用发动机的产量约占全球的50%。
现代重工相关人士表示,截至2018年,该公司共生产了超过1万台、1.7亿马力的大型船用发动机;在船用中型发动机市场,该公司作为韩国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正与全球各厂商展开竞争。
正是凭借这样的基础,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在新船建造中得以大规模使用韩国国产发动机,而不会依赖日本产品。“即便船东有特别要求,也普遍从欧洲订货。”业内人士介绍。
在船用钢材方面,韩国三大船企的大部分钢材都由浦项制铁、现代制铁、东国制钢等韩国钢铁公司供应。同时,仍有部分订货方要求使用日本钢材。韩国业界普遍认为,造船业不同于半导体产业,后者需从日本引进原材料才能开展生产,因此受取消“白名单”的影响极大,而从零部件利用率、使用频率上来看,韩国造船界受“白名单”取消的影响很小。
韩国造船界不仅认为其不会受到移出“白名单”的影响,反而认为日本航运业和造船业“更依赖韩国”。韩国造船界一位人士自豪地宣称“我们快人一步的研发工作正在闪耀光芒”。近年来,韩国船企横扫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船订单就颇能说明问题。据悉,虽然日本船企大部分的船舶订单来自本国航运企业,但是在LNG船建造领域,日本船企明显落后于韩国同行,导致日本船东也“不得不”在韩国船企下单。
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从2003年至今,日本航运公司的LNG船订单中有50%是向韩国船企订造的,日本船企只拿到其中的41%,明显低于同期散货船(81%)和集装箱船(76%)的本国新船订单比例。有分析表示,日本船东之所以选择在韩国下单,是因为韩国船企在LNG船建造领域的技术、价格竞争力都优于日本船企。
有专家分析指出,上世纪70~80年代就进军LNG船建造市场的日本船企长期坚持采用第一代LNG船技术,对技术发展持消极态度。而作为后来者的韩国船企在LNG船研发方面则进取心十足,开发出了装载空间更大、更经济的新船型,技术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都得到极大提升。
韩国造船业界一位人士表示:“业界后起之秀要想实现逆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致力研发。韩国造船业长期不懈地坚持正确的研发方向,使得自身在全球LNG船建造领域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