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年内第二艘近海拖轮“东方四号”在连云港港55#泊位顺利上水,距离上个月“东方二号”拖轮上水也仅仅刚过28天。这也是自去年连云港港启动造船业务以来,自主建造的第三艘大马力拖轮,标志着连云港港自主造船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初步具备了产业化规模生产能力。
自2018年11月“东方三号”拖轮交接启用之后,连云港港口轮驳公司按照“培育一个产业”的发展目标,立即总结建造经验,查找不足,制定完善提升方案。今年初,两艘近海拖轮随即开工建造,并在近一个月内相继顺利上水,计划年内按期交付使用。
至此,连云港港已经可以建造无限航区、近海航区等各类全回转大马力拖轮,具备年交付4艘全回转拖轮的建造能力。而最新消息显示,该公司还将于年内开工建造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届时有望进一步拓展造船业务范围,为港口产业化、规模化造船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积累更多的、宝贵的造船经验。
据了解,此次上水的“东方四号”拖轮,其内置主机、舵桨、甲板机械是纯进口设备,而在船型、功能用途上,与“东方二号”几乎是“孪生兄弟”,他们均属于全回转近海拖轮,船长37.6米,型宽10.5米,型深5米,设计吃水3.8米。主要可用于中国近海航区拖带作业,同时满足港区协助大型船舶的进出港、靠离码头的顶推和拖带作业要求。
在上水方式上,“东方四号”拖轮利用港口现有设备和场地,继续采用“气囊移动、设备吊装”这一科学合理方式,实现了“安全高效、省时省力”目标,整个上水过程持续不到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