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3日,首届中国国际邮轮(配套)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在上海举办,旨在搭建中国大型邮轮配套产业交流大平台,探讨配套产业发展新路径,构建全供应链体系,推动中国大型邮轮产业健康发展。上海市、宝山区、海关总署等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中国国防交通协会等国家一级协会、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知名船级社和国内外邮轮制造企业及配套供应商等400多人应邀出席。论坛设一个主论坛,三个分论坛,议题涵盖邮轮产业发展、邮轮内装及装备、邮轮设计规范及技术开发等内容。论坛同期还举办邮轮配套展览会,20多家展商参展。
2019年10月18日,中国首艘大型邮轮将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一个全新、巨大的邮轮市场正翘首以待,邮轮建造及配套产业将会迎来数千亿级的的市场空间。”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执行会长张兆本表示,这是中国造船业的一个全新领域,是填补国内空白的朝阳产业,是陆地产品设备向海洋生活载体拓展的全新机会。
大型邮轮建造是巨系统工程,完备的配套体系是邮轮建造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洲邮轮制造商和当地配套产业已形成了稳固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德国迈尔集团建造的邮轮本土配套率均达到85%以上,蒙法科内尔和帕彭堡均是世界知名的邮轮小镇所在地,产业集中度非常高。我国的邮轮建造刚刚起步,邮轮配套产业也几乎是从零开始,特别是在占据邮轮建造成本五成以上的内装领域,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着技术壁垒高、系统化技术解决能力低、符合邮轮标准的内装材料种类少、工艺及规范了解不足、产品技术研发投入不够、产品技术研发人才短缺等问题。
罗马非一日建成,中国邮轮配套产业也需耐心培养。论坛上,拥有客滚船、邮轮设计建造经验的多位专家围绕邮轮内装产品本土化、邮轮内装产品认证、法规对邮轮发展趋势的影响、高端船舶关键设备国产配套能力、通过邮轮内装体现邮轮文化等主题发表演讲。专家们认为,提升邮轮本土配套率需要设计方、总装厂、供应商等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应构建起良好的行业生态系统,确立供应商的准入制度;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和优化邮轮建造配套供应链体系;内装材料供应商要突破船的概念,积极发掘、联合业内外厂商加入国产邮轮供应链,同时,要创新商业模式,解决好取证成本和市场规模的问题。
据悉,“中国国际邮轮(配套)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将持续跟踪邮轮建造及配套产业动态,推动中国邮轮产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