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希拉克一生做过的这三件事,对中国造船影响极大!

   2019-09-28 中国船舶报船海装备网4110
核心提示:当地时间9月26日上午,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逝世,享年86岁。法国总统府宣布将于9月30日举行悼念及国葬仪式。希拉克毕业于巴黎

当地时间9月26日上午,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逝世,享年86岁。法国总统府宣布将于9月30日举行悼念及国葬仪式。

希拉克一生做过的这三件事,对中国造船影响极大!

希拉克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年轻时追随戴高乐从政。不到40岁,他就当选为法国国民议会议员。他1974年至1976年、1986年至1988年两度出任法国总理,1995年至2007年两度担任法国总统。2003年曾强烈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


希拉克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法国媒体称他为“热爱中国的人”。在担任法国总统期间,他4次访华,中法两国在1997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不为人知的是,在希拉克的政治生涯中,有三件事情对中国造船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中国人民老朋友和好朋友的“舰船人生”。


力推私有化,达飞“起飞”


希拉克第一件影响中国造船业的事,多少带一些“蝴蝶效应”色彩。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向来具有国家干预主义的“传统”,因此,其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混合”特征,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第三轮国有化浪潮后,公共经济部门效率不高、市场应变能不强、国家财政负担严重的情况,法国开始推动私有化。


1986年,希拉克成为法国总理,开始颁布法令、列明清单,推行大规模私有化。不过仅两年之后,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私有化进程出现反复。1995年,希拉克在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为他继续推行自己的私有化施政纲领创造了条件,法国开始重启私有化。前一轮尚未实现私有化的企业纷纷开始加快私有化改造,这就包括后来被达飞集团收购的法国最大国有航运公司——法国国家航运公司(CGM)。


达飞集团(CMA)由创始人雅克·萨德创建于1978年,该公司是最早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的法资企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后,达飞集团逐渐开通了地中海至北欧、红海、东南亚、东亚的直达航线,并于1992年正式进入中国,成立达飞轮船(中国)船务有限公司。当法国私有化大潮来临之时,雅克·萨德凭借其精准的市场预判,以及与希拉克亲密的个人关系,获得了参与CGM私有化的机会,并以当时具有“争议性的价格”收购了CGM公司,从而组建并奠定了现在的法国达飞集团(CMA CGM)。此后,历经数次并购扩张,达飞集团成为法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集装箱航运公司。


不过,当时并没有太多人会想到,达飞集团的“起飞”会给中国造船业带来机遇。之后,该公司成为中国船厂打破韩国垄断,角逐高端大型箱船市场的最佳合作伙伴。2013年,达飞集团在自身财务状况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与中船集团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签订了3艘18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该订单一举打破韩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领域的霸主地位。2017年,双方又签订9艘世界首制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动力23000TEU集装箱船合同,一举震惊全球航运业。日前,该批订单的首制船和二号船已经分别在沪东中华和江南造船下水,其中首制船就命名为“雅克·萨德”号。

希拉克一生做过的这三件事,对中国造船影响极大!

单边禁航,加快单壳油船淘汰


希拉克第二件影响中国造船业的事,更多来自于时代发展的选择。


由于单壳油船构造缺陷和设备老化等原因,一般而言,该型船的失事率比双壳油船高5倍,被不少环保主义者称为“海上的流动炸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油船的数量曾多达1000多艘,其中300多艘是亚洲船厂在上世纪70年代用劣质钢材建造的。当时亚洲的新兴船厂尽可能以最快速度和低廉价钱,粗制滥造大批船只,尤其是钢材的厚度,更薄到无可再薄的地步。


1999年12月12日,在马耳他注册的“埃里卡”号单壳油船在法国西北部布雷斯特港以南70公里处海域遭遇风暴后断裂沉没,船上2万多吨重油排入海中,导致该地区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受到污染,事故引发了严重生态灾难。


事故发生后,受到国内巨大环保声浪压力的希拉克开始极力推动禁止单壳油船航行,并加快淘汰步伐。他当时强调,必须尽量避免如“埃里卡”号油船所造成的灾害再度发生。随后,法国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检查海域中运输原油及沥青的船只,对船龄超过15年,未装置双层船壳的油船,均列入危险名单予以驱离。


2002年11月,西班牙海域又发生了“威望”号单壳油船事故,再次造成巨大环境灾害。事故发生后,希拉克开始联合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一起推动欧盟禁止单壳油船在欧洲海域航行。在与德国总理施罗德会谈时,法德两国领导人共同决定在欧盟首脑会议上提出,欧盟应尽快出台禁止单壳油船出航的决议。2003年1月,欧洲议会通过法令,进一步提前双壳油船或对单壳油船进行改造的计划期限,同时开始实行单边禁止单壳油船通行。尽管单边禁止引起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不满,但是淘汰单壳油船已成大势所趋,2003年年底,IMO提前了淘汰单壳油船的年限,将原来的最晚年限由2015年提前至2010年。


欧盟加快对单壳油船的淘汰步伐,对我国航运、造船业带来极大影响,但也促进我国在相关规则方面与国际接轨。当时我国远洋油船船队一半以上是单壳油船,为了应对禁令,我国加快了单壳油船拆解淘汰及改造的步伐,油船船队开始迅速更新,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禁止单壳油船航行及加快淘汰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要求。


一念之差,“烂航母”没来中国


希拉克第三件影响中国造船业的事,则更像是“无心插柳”。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向来与美、英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持有不同立场,比如,希拉克就明确反对伊拉克战争。但是,希拉克也充分认识到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必须加快发展一支具有海基核力量的强大海军。


正是在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统期间,法国完成了该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的建造工作,尽管第二艘核动力航母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正因为“戴高乐”号的存在,才使得法国成为当下为数不多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


而在希拉克力主推动法国加快航母更新换代之时,一个“小插曲”却影响到了遥远的东方古国。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打算逐步淘汰其在二战之后建造的常规动力航母,其中就包括两艘克莱蒙梭级航母——“克莱蒙梭”号和“福煦”号。希拉克成为总统后,打算将这两艘航母赠予或出售。有报道显示,1995年,在得知中国对航母感兴趣后,法国政府愿意将“克莱蒙梭”号免费送给中国,不过,条件是中国必须从法国购买雷达和通讯系统。但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中法双方最终没能达成协议。

希拉克一生做过的这三件事,对中国造船影响极大!

无缘中国的“克莱蒙梭”号后来开始“流浪”生涯。它先被卖给了西班牙,紧接着又转卖到土耳其。法国军方以西班牙“违规”为由,重新收回该舰。后来,该舰计划前往印度拆解,但在长途跋涉中,先被埃及政府阻拦,后又遭印度法院判决不准入境。希拉克在2006年年初宣布将“克莱蒙梭”号召回法国,暂时安置于布雷斯特。然后,又引发当地市民抗议。此后,该舰还被查出携带大量有害人体的石棉物质,再次引起争议,以致“克莱蒙梭”号被不少人调侃为“最不受欢迎的”航母。


然而,对中国而言,与“克莱蒙梭”号航母“失之交臂”却成为一种幸运,因为,“瓦良格”号之后进入了中国视野,该舰最终成为中国造船业迎来航母修造时代的“历史选择”。


 
标签: 中国造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