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通中远船务启东中远海工研发中心总体设计室主任管庆泉
管庆泉爱好骑自行车,曾经从晨光熹微的南通一直骑到暮色降临的启东。骑行,最初是对身体的磨炼,最终却是对意志的挑战,努力越久,就越不容易放弃。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自2007年起,在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进军世界高端海工市场的征程中,管庆泉参与多个标志性圆筒型海工产品的设计工作,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员成长为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海工设计专家,在8年的时光沉淀中,带领出一支出色的青年设计团队,合着企业发展的步伐奏响青春的乐章。
奋斗,是青春的底蕴
管庆泉2003年硕士毕业后,先在上海一家船舶设计院工作2年,又在新加坡一家知名船厂从事海洋工程技术设计工作。2007年,迈入而立之年的管庆泉加入中远船务海工设计团队,担任“希望1号”项目的技术副经理。
“希望1号”是世界上第一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世界首制”,意味着没有可借鉴的先例。承接它的建造任务,是机遇,更是挑战。从基础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生产设计、试验测试,整个项目建造全过程,管庆泉都亲自上阵。海工项目的技术设计牵涉大量繁杂的设备,这对于后期的设备进厂及安装调试关系重大。管庆泉利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编制出一套简单且行之有效的系统,保证最新设备文档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每一位设计工程师的手中,也能把每一位工程师对设备的意见及时反馈给设备供应商,提升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他用他的静心学习、耐心沉淀,演绎着奋斗的青春历程。
2009年11月,他的腕关节、腰椎以及颈椎出现严重的劳损,痛苦难忍去医院就诊,医生嘱咐要静养,家人也劝他休息几天。但他心中总是挂念着项目,躺在床上只休息了半天,就爬起来回到岗位上,接着便又跟着“希望1号”出海参与推进器安装和试航。此类推进器海上安装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他带病坚持在现场帮助生产人员解决技术问题,保证了8台推进器的顺利安装。2009年年底,“希望1号”成功交付。后来,该项目设计和建造的关键技术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坚持,是青春的绽放
2009年,管庆泉担任了第二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平台“希望2号”的技术经理。根据“希望1号”设计和建造的经验总结, “希望2号”在“希望1号”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平台的整体布置更易于操作和使用,空间也能更好地被利用,同时大大节省电缆等的用量。2012年年初,“希望2号”成功交付,为后续“希望3号”和“希望4号”的顺利建造,提供了成熟的技术设计和施工方案。“希望”系列钻井平台的成功设计和建造,标志着圆筒型海工平台在中远船务进入专业化生产阶段。
2012年8月,公司承接了国内首个 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的总包项目——“希望6号”“丹纳FPSO”项目。管庆泉当仁不让,成为该项目的技术经理,负责主船体部分及公用系统的设计工作,并协调油气处理模块的各项设计。丹纳FPSO将来工作的海域是英国北海,工作海况非常恶劣,因而设计标准很高,各项安全标准必须满足UK HSE的要求,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海工领域最“高大上”的产品。
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付出的艰辛也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希望6号”FPSO在设备选型、应力分析、3D数字化仿真建模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技术经理,管庆泉在项目起初的举步维艰的日子里,背水一战而承担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只有他自己明白。然而他没有给自己退却的理由,而是凭着自己的沉着和坚定攻克一个个难关。
在油气处理设备选型上,刚刚接触FPSO的年轻设计师们都毫无经验。每个设备的选型和采购都需要编制详细的规格书,仔细列明所有的技术要求,不能有丝毫的遗漏和错误,否则会给项目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他带领工程师们仔细翻阅所有的初始设备文件,分析系统的要求以及各种规范标准,提炼总结,形成正式采购规格书,并和船东讨论定稿。船东对文件审核要求近于苛刻,每次会议都像一场高手博弈。经过多次的讨论,管庆泉的认真和负责得到了船东的认可,只要有他在,船东就像吃了定心丸,放心不少。
管系应力计算分析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丹纳FPSO的管系建模要求高,只有通过准确的应力计算才能决定管系的走向及管支架的位置和形式。在船东团队一再更换管系应力工程师,不断地推翻已经达成一致的应力计算规格书,不断地提出新的严苛得近乎不合理的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时间,赶上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成本,管庆泉全程参与讨论,并据理力争,敢于拍板,为管系应力计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大家对他表示敬佩的同时,他却只是告诫自己的队员,经验和知识都只能一点一滴的积累,平时要细致的研读项目的资料和各种相关规范及标准,多与船东沟通,了解船东的想法,这样就能集思广益,去伪存真,作出合理的、正确的、有利于项目的决定。
目前,“希望6号”7个大型模块完成全部吊装,项目进入扫尾阶段。管庆泉和他的技术设计团队,用他们的坚持,将他们的青春岁月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中远的海工事业,成就了一个个世界级海工产品。
凝聚,是青春的乐章
每一个重大的海工项目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凝聚了无数幕后工作者的辛勤与汗水。作为一名技术团队的带领人,管庆泉深深明白只有提升团队的竞争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困难。
在他的一百多人的技术团队里,80后是主要力量。为了促进他们多学习、多思考,管庆泉对他们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技术是容不得半点含糊的。”在平时的管理中,他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遇到问题相互之间多沟通、学习,必须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把问题理解透彻。大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对项目的衔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年轻的设计团队的小伙子心里,管庆泉就是他们的大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他在他们心里就有底气。管庆泉本人也是毫无保留地促进技术团队的整体进步,每当自己学到新的知识点都会第一时间群发邮件供大家学习,并且会在项目会议后与大家共同探讨。在他的影响下,年轻的技术人员在不断成长,很多人能够独当一面。
夜晚的灯光静静地照耀在已然成型的“希望6号”FPSO上,管庆泉和他的技术团队依然在挑灯夜战,“全国最美青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没有让他有丝毫的停留,而是让他更笃定了前方的路。是中远船务的海工事业成就了他的青春,而在世界航运市场不景气的新常态下,他更选择了坚守,选择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看来,大环境的不景气换个角度来看,也是梳理前期项目,总结经验、形成好的机制的大好时机,有完善的体制引领,才能带出优秀的团队,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