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青岛装备制造发力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到船舶海工3大领域

   2019-11-25 船海装备网5920
核心提示:青岛造大国重器近日再传喜讯。中车四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有望首先落地广深高铁线。这一技术的开花结果,也意味着青岛高端

青岛造大国重器近日再传喜讯。中车四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有望首先落地广深高铁线。这一技术的开花结果,也意味着青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再一次攀升至新高度。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核心组成部分,是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体现。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是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工业门类齐全的中国制造业名城,正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的青岛也在高端装备领域奋力奔跑。


磁悬浮列车绝非产业全貌。从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到船舶海工装备,青岛正全方位发力。


多点开花,领跑全国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公示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及生产企业名单,青岛25家企业产品入选。从中可以很好窥探青岛高端装备发展全貌。


首台(套)技术装备,是指经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国内率先实现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的重大创新,具有显著节能、节材和环保等特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成套或单机装备产品。产品包括能替代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中《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部件及原材料目录》(最新版)所列的装备产品等。


关键核心零部件,是指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及重大工程等国家级项目的核心部件产品,或能替代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中《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部件及原材料目录》(最新版)所列关键部件产品,及其他可替代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产品。


显然,入选这一名单的企业和产品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先水平的代表。仔细梳理这份名单可以发现,我市企业在多个行业都留下了“青岛刻度”。


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有中车四方股份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


在海工装备领域,有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全回转浮式起重机、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的飞鱼号微型水下机器人;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有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的全钢一次法三鼓成型机、青岛雷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液压挖掘机、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90°纤维帘布裁断生产线、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袋装颗粒产品柔性自动化装盒装箱成套装备、青岛东昌纺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智能梳理成套装备、青岛科力达机械制造有公司的智能型轮胎内胎垫带装填机……


这样的行业分布在历年入选省首台(套)的企业中均为常态。


持续发力,为制造强市添砖加瓦


以“制造强市”为目标,青岛当然不会止步于此。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大变革之势,我市在3大优势领域将继续攻坚,进一步提升青岛制造含金量。


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瞄准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谱系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巩固提升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领跑优势,继续提升整车制造能力,加快高速磁悬浮列车等前沿新产品产业化,巩固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领先优势,扩大城市轻轨、地铁市场份额。 同时,力争补齐高铁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和新型复合材料车体等关键配套产业链;拓展智能运维,搭建车网路一体化核心系统智能仿真平台,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运维系统,拓展动车组高级维修、智能运维等增值业务,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全系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能力。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 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导向,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培育相结合,力争到2022年,新增首台(套)技术装备50个以上,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将在3大领域重点发力,包括依托已有产业资源,引进关键零部件及3D打印材料制造项目,培育壮大工业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高精度增材制造装备产业;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开发智能化主控系统装置及特种专用仪表、海洋观测与环境监测仪器、工业在线测量分析仪器和自动控制系统装置,促进仪器仪表设备向微型化、多功能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升级; 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装备 “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中的应用,加快纺织机械、轮胎成套装备、工程机械等重大成套装备智能升级,突破高档数控加工中心、热冲压力成型生产线等重大短板装备,推动机械装备产品由数字化单机向智能化制造单元和成套设备转型。


在船舶海工装备领域, 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发展方向,提升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关键系统集成和设备自主配套能力,将智能化船舶与船舶智能化建造能力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针对开发高技术船舶,在巩固超大型矿砂船建造优势基础上,重点开发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豪华游船等高技术船舶,以及大中型工程船、高性能执法船、无人船等特种船舶。 针对海工程装备,要面向海洋油气、海水利用、海底矿产和极地资源领域,发展海洋油气开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勘查、海港装卸、深远海渔业养殖等装备;针对突破关键配套和共性技术,要聚焦船舶海工装备配套与技术短板,开发和引进船用大功率低速发动机、电力推进系统等关键配套,突破船舶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建造、数值水池等关键共性技术,提升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包能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