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紧密合作,提高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供给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信部与海洋局共同签署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工业和信息化与海洋领域的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还处在起步或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大有潜力可挖。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双方的合作要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打造“互联网+海洋”、“海洋+智能工业装备”等创新合作的模式。工信部可以发挥其在工业与信息化及融合发展方面的优势,国家海洋局可以发挥其在海洋经济宏观调节与指导、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化等领域,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上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信部是我国装备制造的行业管理部门,海洋局是我国海洋事务主管部门,双方分别从产、需角度出发加强合作,是国家力量的强强联合,有利于海洋装备供给侧和需求侧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更加有效地对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的要求,也提出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这为双方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苗圩还介绍,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3000米深水半潜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为代表,“十二五”期间我国已累计交付半潜式平台22座、自升式平台46座。2014年、2015年我国新接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连续两年居世界前列,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左右。同时,我国在动力定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等设备研制上也取得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