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涉及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设备及系统研发、海上风电等应用产业领域。这正是广东船企立足企业自身需求,发挥在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领域的品牌和经验优势,结合国家战略,不断拓展新产业的又一有力举措。
应用产业大有可为,这已经是广东船企的一个共识。围绕应用产业转型发展,广东船企进行了长期布局,通过加强对外合作,深化自主研究,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在产品定位上,广东船企秉承“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优良传统,结合生产资源优势,选择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领域进行开拓。
据悉,广船国际计划把发展应用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规模效益的重要抓手,形成以环保业务、多元装备业务和船海服务业为主体的应用产业板块,致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广东船企踌躇满志,已经准备好“大展拳脚”,再创辉煌。
厚积薄发 传统产业“发新枝”
广东船企在非船业务领域的开拓始于20世纪80年代,耕耘已久,且无论船市发展好坏,都将非船业务作为造船主业的有效补充和企业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组成部分。
广船国际多年来一直坚持多元化发展,在国内外钢结构业务、机电产品、大型港口机械等方面都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技术优势;而广州文冲船舶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前身之一)则在起重机领域发力,不仅在各类型船企起重机制造、维修业务领域占据华南地区的主导地位,还成功开拓了港口起重机业务,取得了港口和大型起重机制造资质。
21世纪初,随着船市兴盛期的来临,市场新造需求大增,不少船企造船主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广东船企在做大造船业务的同时,没有放弃非船业务,而是把这个“火种”保留了下来。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船市急剧下滑,造船业务萎缩,非船业务成为企业维持生存发展的重要补充。
如何在传统非船业务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使应用产业发展为船企业务的有效补充?广东船企的经验是“从自身需求出发,抓住战略机遇,拓展新兴市场”。近年来,广东船企乘势而上,抓住应用产业发展契机,让传统非船业务的“星火”形成“燎原”之势。这其中之一,就是环保产业。
广东船企进入环保产业领域并不是心血来潮。随着我国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对船企来说,环保“底线”已经涵盖节能减排、废弃物处理等经营生产的方方面面。船企作为制造企业,提升自身的环保水平,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从这个需求延伸,投身环保事业,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也是企业更好地履行责任的一种方式。而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拓展环保业务,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丰富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有力举措。
2014年,广船国际荔湾厂区搬迁提上议事日程,旧厂区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壤修复,为其拓展环保业务提供了契机。通过采取引进技术、对外合作的方式,广船国际以自身需求为基础,寻找合作伙伴,大胆尝试,利用大型央企在人才、管理、社会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打入了环保市场。
坚持终有回报,广船国际的环保业务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环保业务也被规划为其应用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该公司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2月20日,广船国际为深圳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制造的600吨级焚烧炉通过验收并交付。此外,该公司还在废塑料、固体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处理等方面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为广东船企应用产业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我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已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亿美元,共建82个境外合作园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深水港、以色列阿什杜德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大量码头建设需求;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又带来了“家门口”的需求市场,码头建设成为除了交通建设之外的又一“重头戏”。
在大规格起重机产品领域,广东船企既是制造商又是使用者。黄埔文冲龙穴造船基地矗立的900吨龙门吊,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龙门吊之一;文冲厂区船坞边执行起吊作业的3台200吨门座吊,是国内最大的门座吊。凭借在起重机制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强大生产能力,以及位处珠江口的地域和运输优势,广东船企积极对接大湾区建设、码头建设对起重机的需求。黄埔文冲发挥起重机械制造、安装优势,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建造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低成本优势拓展市场。
广东船企不满足于单纯的装备制造,还着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据介绍,黄埔文冲正加紧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研发起重机全寿命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起重机易损件和主要部件工况的监控和自动反馈,及时获得产品维保信息,提供售后维保服务,向起重设备的全寿命保养、维护领域进军。广船国际则针对危废处理、废水处理、工业烟气治理、环卫等环保行业细分领域,探索提供从设计、投资、融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一体化业务。
敢想敢干 长远发展步子稳
船企拓展新应用产业,旨在以应用产业作为造船主业的有效补充。如何稳打稳扎、脚踏实地推进应用产业,而不至于让新产业成为“烂摊子”?广东船企的经验是“边干边学、勇于坚持”。
广东船企按照“相关多元”的原则,摸索传统产业的拓展方向,既合理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优势,又借助外部力量,快速占领市场。
黄埔文冲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研发起重机,与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合作推进装备自动化,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研发起重机全寿命管理系统,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广船国际与东方重机达成战略合作,不仅在业务上进行了交流,还在焊接技术及NDE技术研发合作、CNAS检测中心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开拓和耕耘新领域,需要持之以恒坚守。以环保业务为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广东船企不仅“拓展”市场,更注重“培育”市场。在市场培育期间,尽管很少甚至没有营业收入,但广东船企依然坚持深耕环保市场。
广泛的对外合作、坚定的发展信念,不仅让环保产业、起重机产业等从船企本身的业务和需求延伸出来的新产业走上正轨,还催生出更大胆的想法,充分体现了广东造船人对“创新”“应用”内涵的充分理解:
你能把造船和航天联系起来吗?造船人可以。造船人不搞航天,但却可以把“天上”的技术与“海上”的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广船国际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等离子危废处理技术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和项目应用合作。
你能把造船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吗?造船人可以。黄埔文冲成立了中船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把传统工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聚焦船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实现,开展高端专用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推广。
你能把造船和新能源联系起来吗?造船人可以。针对工业企业动能消耗的“老大难”问题,黄埔文冲另辟蹊径进入新能源领域,成立中船(广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全力发展巨烃新能源的研发、销售业务,旨在缓解造船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水、电、气等各种能耗带来的成本和节能减排压力。
你能把造船和高速公路建设联系起来吗?造船人可以。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承接了广西贵隆高速公路(四航段)机电工程、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等项目,凭借造船生产积累的高超机电生产和安装调试经验,其机电施工进度始终走在其他机电标段的前面,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脑子敢想,又踏实肯干,广东船企应用产业的开拓步伐谨慎而稳健。对一个新产业,船企会采取“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方式,事前进行充分的产业调研、市场分析,联合外部力量共同开发后,力求每一项产业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业务。
抢抓机遇 立足优势拓“蓝海”
穷则变、变则通。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船舶及海洋工程市场风云变幻,从新船价格暴跌,到油价“断崖式”下滑拖累海工市场,变化之大可谓历史之最。广东船企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沉着冷静、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这也是“华南虎”应对市场挑战的“不二法宝”。
随着我国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海洋经济大发展带来海洋科技应用与服务的巨大需求,广东船企发展迎来新机遇。新建港口如珍珠般串起“一带一路”沿线,港口机械、工程机械、工程船舶、特种运输船舶需求大增;沿海风电场建设如火如荼,风电导管架、风电安装船/平台、风电运维装备及配套工程服务大有可为;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动脉,规划中的深珠城轨有望落实,重型钢结构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是切中船企优势的未来“蓝海”。
4月4日,由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承建的广东省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首套风机导管架在龙穴厂区交付。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最近又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毫无疑问,这将对广东地区乃至全国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海洋强国建设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注入新的动力。
专家指出,要在应用产业领域大展身手,广东船企还存在着不少需要弥补的短板。在市场竞争方面,广东船企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尚不突出,在企业总体业务中的占比较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对企业业务的补充效果不明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尚未掌握应用产业的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较差;与业内其他专业企业相比,其产品趋于同质化,竞争压力较大,需要加紧形成特色产品。而从广东船企自身的业务规划和生产管理来看,如何做好生产资源的配套和协调,使应用产业和造船主业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也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