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劳氏日报》发布“2019全球航运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有10位华人入榜。其中,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并列第1位;工银租赁总裁赵桂才与交银租赁董事长赵炯并列第4位;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排名第12位;环球航运集团董事长苏包文刚排名第23位;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雷凡培排名第55位;和记港口集团董事总经理叶承智排名第66位;长荣集团张国华和长荣海运董事长张正镛并列第78位(见表)。
NO.1 许立荣,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
李建红,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许立荣和李建红的成功,同时也代表了其各自执掌的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局集团的成功。在过去40年里,这两家企业见证了中国在经济和海事领域的崛起。然而,近期似乎风起云涌。
2019年11月,许立荣在上海举行的“2019国际海运年会”上发表《“产业链经营”是航运的解决之道》的主题演讲,或许彰显了中远海运集团力求打造行业领导地位,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雄心。
随着两位董事长临近退休年龄,接班人计划备受外界关注,市场有传言说两家企业或许有合并的可能。传言起于中远海运集团的许多战略行动,其中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全球航运商业网络的发展以及“端到端”策略的宣扬。
经过近几年的整合并购后,中远海运集团从体量上来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拥有商船1200艘(包括集装箱船、干散货船、油轮、气体运输船和特种船)、在全球37家港口的码头组合。
招商局集团的航运业务规模较小,约有400艘船。然而,它的子公司在许多细分市场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最突出的是原油运输船和港口业务。
许立荣和李建红在相关领域均有很长的从业经历。许立荣的航运生涯从18岁在中远海运担任水手开始,李建红17岁时在一家国有造船厂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们从一般职员做到当前所在企业的最高职位,并怀着满腔热情和抱负,将原本臃肿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当前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事实证明,他们都获得巨大的成功。
中远海运集团以63亿美元收购东方海外国际,从公布的财务业绩来看,成功提振了其集运业务。中远海运集团主导的全球航运商业网络招募了一些关键的行业参与者,并正在进一步推进中。中远海运集团投资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已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门户港,其价值6亿欧元(合6.634亿美元)的扩建项目经过长期的谈判后于近期获得了希腊政府的批准。
招商局集团收购并整合航运、港口和造船等许多领域业务。近期,招商局集团启动一笔价值9.68亿美元的交易,将其触角伸向达飞轮船拥有的大量码头资产。
许立荣和李建红及其领导的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40年来在经济和海洋强国建设方面的支持。然而,近期似乎风起云涌。
最大的风险当属中美贸易的不稳定性,中美贸易摩擦破坏了贸易流动,使需求更加不稳定,并最终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而削弱货运量。这将损害远洋运输企业的利益,并对港口运营商造成更大损失,因为它们在转移资产方面灵活性较小。2019年9月,许立荣告诉《劳氏日报》记者,针对中美贸易的不稳定性,中远海运集团已经适时做好了船队部署。
然而,中美贸易摩擦不稳定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必然下滑,中国及其企业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凭借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仍将是海运业的强大参与者。未来将取决于中国的政治智慧和经济弹性,以及能否通过进一步改革提高企业效率。
随着地缘政治和行业监管不确定性的增加,快速变化的航运市场日益复杂,许立荣和李建红2019年尽管很忙碌,2020年的议程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因为中美贸易协定仍悬而未决,2020年国际海事组织的硫排放上限也将生效。
近期,胡建华被任命为招商局集团总经理,为这家总资产逾1万亿美元的企业的二把手。现年57岁的胡建华长期就职于港口和物流行业,曾担任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2019年9月,招商局集团前董事、总经理付刚峰调任中远海运集团担任董事、总经理。管理层的调动引发市场猜测,认为中远海运集团与招商局集团之间可能会进行整合,至少在某些领域会整合。
NO.4 赵炯, 交银租赁董事长
赵桂才,工银租赁总裁
交银租赁和工银租赁在两位“赵”氏领导下,实现了航运投资又一个高产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船舶融资领域的主导地位。他们在定价时必须考虑到2050年的脱碳目标,这一时刻很快就会到来。
57岁的赵炯很少出现在媒体上,也不经常在公共场合发表讲话。不过,赵炯的低调,并不妨碍交银租赁在船舶融资领域的显着扩张。除海工业务外,交银租赁是中国最大的船舶租赁企业,截至2019年11月中旬,拥有船舶资产约800亿元(合114亿美元)。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年底,交银租赁在船舶领域的投资额几乎翻番,达到35亿美元左右。
与赵炯相比,现年52岁的赵桂才似乎比较喜欢呆在聚光灯下。在近期的航运活动上,赵桂才表示中国租赁企业近几年来在全球船舶融资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9年,工银租赁在航运领域的投资预计超过28亿美元,现有船舶资产(不包括海工业务)总计100亿美元。
自10年前西方航运银行因国际金融危机撤出中国船舶租赁市场以来,中国租赁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
根据Smarine数据,2018年,中国租赁企业在船舶和海工项目上的投资约126亿美元,2019年预计增长10%。
挪威DNB银行近期指出,2016年中国租赁企业在全球市场提供航运资本近20%,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25%和30%,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继续增加。
然而,这种持续增长还能维持多久呢?交银租赁航运业务总监方修志对2020年的融资租赁需求似乎不太乐观。方修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市场和监管方面的不确定性,到2020年,新造船舶订单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随着收益的改善,船东通过出售和售后回租协议进行再融资的需求也有所减少。这加剧了出租人之间的价格竞争,因为尽管市场疲软,但他们的项目经理仍被要求实现业务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交银租赁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将其航运资产“保持在一个相对合适的规模”。方修志进一步预计,未来3~4年,中国船舶租赁业务增长将放缓,并从过去10年的迅猛增长转为稳定增长。
工银租赁航运执行董事郭芳萌指出了另一种趋势。郭芳萌认为,随着船舶融资需求的减弱,中国的租赁巨头正加大对经营性租赁的敞口。这些举措赋予了出租人更多的船东角色。郭芳萌补充道,一些租赁企业甚至将自有船舶涉足现货市场。
目前,在多数情况下,租赁贷款机构仍是银行与传统船东之间的桥梁。然而,随着它们在该行业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领先的租船人之间的面对面谈判是很自然的。这些租船人得到中国大型银行的支持,融资成本仅为许多传统船东的一半左右。干散货船是船舶租赁中最受船东青睐的船舶资产,操作相对简单,流动性较高。此外,包括工银租赁等租赁企业,在第三方运营商或管理者的帮助下,已开始进入油轮市场,并期待出租人与船东共同探索更多的细分市场。
然而,中国租赁企业必须面对2050年为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定价的时代。尽管到时两位“赵”氏领导早已退休,但他们应该领导自己的企业为今后的变化做好准备。这一趋势有望促使中国的租船人更认真地对待航运的脱碳之路,随着绿色船舶的生产,脱碳将对资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No.12 胡晓炼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
胡晓炼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继续致力于为中国造船业乃至更广泛的海事领域服务。然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正形成挑战。
2019年3月,胡晓炼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告诉记者,中国造船业仍然面临着低端产能供大于求,高端产品短缺的局面。其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原中船重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显示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中国船舶制造业的持续承诺。
2019年11月,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这意味着合并后的企业将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得更多的综合支持。据悉,2019年12月初,中国船舶集团与多家船东和租船商签署价值40亿美元的新建订单,中国进出口银行是这笔订单背后的主要出资方之一。
正如胡晓炼所说,中国造船业需要提高建造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中国进出口银行一直是那些勇于尝试的企业(主要为国有企业)的慷慨赞助者。正是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整合之前的中国船舶集团2017年获得达飞轮船9艘2.3万TEU型双燃料船订单,并在2018年获得嘉年华多达6艘vista级邮轮的建造合同。展望未来,中国船舶集团的主要关注点是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该行业目前仍由韩国造船企业主导。
与处于船舶融资聚光灯下的中国租赁企业相比,中国进出口银行似乎在幕后活动,但这绝不意味着撤退,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交银租赁的第三大银行贷款人。
根据Petrofin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进出口银行以175亿美元的全球航运贷款排在首位。2019年11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签署一项协议,为中远海运集团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运营的扩建项目提供1.4亿欧元(合1.541亿美元)贷款担保,这只是中国“一带一路”数百个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一个。如果这些项目得以成功实施,将极大地有利于贸易和航运发展。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正考验着胡晓炼的技能和领导力,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中国不会轻易放弃海洋强国的抱负,在这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No.23 苏包文刚 环球航运集团董事长
在苏包文刚的领导下,环球航运集团拥有400艘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船舶资产组合,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运输船队。通过支持一项全行业范围内的碳排放税倡议,并展示自己的资产操纵技能,苏包文刚在该行业的领导力日益彰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包文刚的责任越来越大,从一个不愿在媒体露面的家族企业继承人,变成了航运大亨和舆论引导者。
最近,环球航运集团和新加坡海事基金会主席公布一个新的人力资源网络,旨在发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海事领域的作用。更引人注目的是苏包文刚曾在新加坡举行的“全球海事论坛峰会”上提出在全行业征收碳排放税的提议——通过征税建立一只绿色基金,由航运界管理,以促进行业向零排放燃料快速转变。苏包文刚说道:“国际海事组织已经确定发展方向,政客们要求航运零碳排放,这列火车已经出站了,我们不要站在历史发展的对立面。”支持苏包文刚的团队希望能为绿色基金筹集约80亿美元,并在10年内扩大至700亿美元。
苏包文刚的个人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他领导的环球航运集团通过一系列资产运作,足迹也在不断扩大。
2019年1月,BW Tankers完成与丹麦油轮公司Hafnia Tankers的合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庞大的成品油轮企业之一,拥有100多艘油轮。5月,环球航运集团将其在液化石油气运输公司Epic gas的持股比例提至80%以上,苏包文刚出任Epic gas董事长一职。11月,液化天然气运输公司所有者Flex LNG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环球航运集团已成为其第七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
另一方面,2019年早些时候,环球航运集团分别出售超大型油轮船东DHT Holdings及其子公司BW LPG 10%和5%的股份。
如今,环球航运集团已将业务范围扩展至旗下近400艘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船舶,其中包括其拥有的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运输船队。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执掌环球航运集团后,苏包文刚继续增强自己的领导能力,对于一个进入未知新时代的航运业来说,这种品质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No.55 雷凡培 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
2019年11月,原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雷凡培被任命为这家中国最大造船集团董事长。
现年56岁的雷凡培是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学生。在2018年3月进入船舶建造行业之前,他曾在中国航空业工作30年。如今,被任命执掌中国最大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该集团影响力可与其韩国竞争对手相匹敌。
根据克拉克森估计,截至2019年9月底,不包括海军舰艇,中国船舶集团的船舶订单总额约为880万总吨,超过三星重工,仅落后于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商现代重工。最新一批价值40亿美元的新船订单是在“2019中国国际海事展”上公布的,并得到了中国租赁基金的支持,这将进一步激活积压的订单。
新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还将成为一家企业巨头,总资产达7900亿元(合1125亿美元),员工31万。然而,中国船舶集团不仅规模大,还有国家的力量作为支撑。增强企业实力是雷凡培尤为注重的,其中包括改善企业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产品创新,尤其是在造船市场低迷时期。
中国船舶集团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建造更多高附加值船(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能力。截至2019年10月1日,韩国、中国和日本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手持订单之比为103:26:3。中国船舶集团能否获得卡塔尔石油宣称的新建40~60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项目的一部分订单?市场将拭目以待。
此外,人们还关注着这家中国造船企业的一些开创性产品,包括达飞轮船的2.3万TEU型 LNG燃料船以及嘉年华的vista级邮轮。这些船舶如果成功交付将为中国船舶集团赢得良好的声誉和更多的商业机会;一旦失败,则会导致严重的损失。
精简管理和业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解决下属船厂的同业竞争、削减过剩的造船产能和剩余劳动力等棘手的问题。此外,各上市公司还需要进行大规模重组,以提升其市值。
中国船舶集团新任董事长雷凡培必须证明,运作船舶可以与处理火箭一样成功。
No.66 叶承智 和记港口集团董事总经理
在叶承智的领导下,和记港口集团着眼于未来,与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区块链财团签约,并在马来西亚开发全球最大的船对船转运中心。2019年是繁忙的一年,和记港口集团迎来了50周年庆,同时也是其大量投资的一年。
和记港口集团董事总经理叶承智带领这家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度过了投资最为繁忙的2019年,并见证了几个关键项目的落地。
在叶承智领导下的和记港口集团着眼于未来,与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区块链财团签约,该财团汇集集运业一些最知名企业。和记港口集团还与马来西亚船对船转运专家KA Petra签署一项协议,开发全球最大的STS转运中心。
叶承智精明的领导力来自于对市场及其各自机遇的深刻理解。由叶承智领导20多年的和记港口集团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能够在市场需求显现之前准确判断并提前布局,例如林查班港D码头的启用正值印度经济因中美贸易摩擦而腾飞之际。和记港口集团着眼于印度次大陆和中东地区,早期阶段已经布局缅甸,目前正加大对埃及和巴基斯坦的投资,预计在这两个国家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0亿美元。
叶承智之前有在和记港口物流部门的工作经历,也让他对整个供应链以及和记港口集团有了深刻了解,其中包括在欧洲和北美投资关键的铁路基础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港口的增长有所放缓,但和记港口集团近期在欧洲和大洋洲的一些投资却出现良好增长。
NO.78 张国华,长荣集团
张正镛,长荣海运董事长
作为曾经的全球最大的班轮公司,长荣海运的排名一度下滑,但近期似乎有所回升。长荣海运订购2.3万TEU型船的订单似乎表明了长荣集团对发展集运业务的态度。多年来抑制船队扩张之后,长荣海运领导层一直在紧盯一项非常可观的订单。
自2016年长荣海运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荣发去世以后,航运界一直在猜测这家中国台湾企业的未来。一度有人怀疑张荣发的儿子们是否愿意继续从事集运这一颇具挑战性的行业。
2018年9月,长荣海运在3家不同船厂订购10艘2.3万TEU型船,价值约15亿美元。其中,韩国三星重工建造6艘;中国沪东中华造船和江南造船各建造2艘。据悉,每艘船的价格在1.4亿~1.6亿美元。
张荣发曾拒绝建造任何超过8000 TEU以上型船,但现在看来,长荣海运似乎决心留在行业巨头之列。
作为海洋联盟的成员,与中远海运集运及东方海外、达飞轮船相比,长荣海运仍将是联盟中最小的班轮公司。但一批批新船交付之后,长荣海运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
Alphaliner称,长荣海运目前拥有业内最大的集装箱船订单,相当于其现有船队运力的45%左右。长荣海运的船队更新计划将使其拥有该行业最年轻也最环保的船队,除了2.3万TEU型船订单外,长荣海运还有11艘2万TEU型船,另外还有1.2万TEU型、2500TEU型和1800TEU型船,这些船舶2022年之前将全部投入使用。彼时,长荣海运的船队平均船龄不到9年。随着2.3万TEU型船的交付,超过40%的船舶船龄将在4年以下。
曾经班轮公司排名世界第一的长荣海运目前下滑至全球第七名。熟悉该企业的人士表示,长荣海运似乎下定决心要在全球班轮公司排行榜上提升多个名次。然而,长荣海运的高层管理人员仍然不愿谈论未来的战略,目前仍不清楚是谁在对这家航运、航空和酒店集团发号施令。
长荣海运董事长张正镛是航运部门的公众人物,与张氏家族没有血缘关系。张荣发的三个儿子继承了张荣发的产业,其中最年长的张国华无疑是最活跃的,他不断熟悉父亲4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并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