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赴京出席两会,带去了两个提案,其一就是,应当让造船业中民企与国企享有同等待遇。这不仅是为泰州的民营船企呼吁,同时也是为全国的民营船企呼吁。
业界有言,中国造船占世界的1/3,江苏造船占中国的1/3,泰州造船占江苏的1/3。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拥有得天独厚深水岸线资源优势的泰州,人杰地灵,云集了诸如口岸船舶、扬子江船舶、新世纪船舶、三福船舶等众多行业内规模企业,是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千亿级船舶产业,不仅是泰州GDP重要的增长极,同时也已然成为了泰州对外的一张炫目的名片。
不过,泰州造船有个显著特点,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金融危机以来,三期叠加影响之下,与国企相比,泰州造船民企性质的逆势则暴露无遗,特别是在一些国家政策倾斜以及融资方面,他们与国企的竞争显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其实就产业规模和业绩来看,民营船企凭借反应灵、决策快、效率高的优势,他们的市场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国字号”,并与中船南北两大集团一起,共同托举世界造船的中国旗帜。但长期以来,民企的发展事实上受囿于体制内外有别的影响,只不过这一影响在船市火爆时并不明显,而在船市低谷时则显得格外突出。该地区规模船企之一的东方重工破产的消息,一度被媒体盛传,曾经的造船新星一朝陨落,令人唏嘘。
2014年财政部等部委出台的《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国企船厂可以享受相关补助,而民营船厂则被剔除在外。而在融资方面,银监会把船舶制造列为九大高风险警示行业之一,提高融资门槛,更是加大了民营船企的融资难度。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做出“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抉择,但时至今日,这种体制内外有别的做法并未得到彻底根除。
李克强总理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视同仁。这让身陷危机中民营船企再次看到希望。
蓝书记的呼吁让民营船企倍感欣慰,但外因是根据,内因是根本,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