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建造的公务船性能有了极大提升,与此相对应,公务船国产设备装船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体现了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巨大进步。不过,由于长期研发投入不足,工业底子薄,时至今日,国产船舶配套设备特别是核心设备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炎锋在系列快速救助船建造过程中,与国内外配套企业有过广泛的接触,对此有切身体会。他为国内配套业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并提醒配套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提高管理水平,让船厂和船东对国产配套设备“敢用、放心”。
高速救助船建造成绩斐然
自2003年我国进行救捞体制改革,决定建立海上救助快速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机制后,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对海上救助装备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换代,订造了一批新型海上救助船舶,其中近海快速救助船全部由英辉南方公司建造。
据李炎锋介绍,英辉南方公司是国内唯一专业制造铝合金客渡船企业,也是我国近海快速救助船的主要建造企业,自2005 年以来,共为我国救捞系统建造了10艘近海快速救助船。英辉南方公司承建的近海快速救助船为全铝质穿浪型双体船,采用双机、双喷水泵推进,甲板面积大,具有优良的适航性、快速性和操纵性。每小时30多海里的航速能对我国近海离岸200海里内的航区作出应急响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实施救助作业;能在5级海况时实施救援,6级海况时安全航行,4级海况时进行直升机悬停作业,抗风能力达到10级,满足恶劣天气和恶劣海况下的救生、救助需要。其优越性能为我国海上救助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交通运输部海上救助系统领导和员工对英辉南方建造的系列救助船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救助船配套设备要求高
性能优良的高速救助船离不开先进的装备。李炎锋介绍,救助船所有设备都要从快速性、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维修性、保障性、环保性等方面满足相应要求。与普通运输船舶相比,专业救助船设备选型有很多特殊要求。
1、船舶快速性的要求
重量对高速船航速有重大影响,对近海快速救助船而言,设计航速附近,排水量每减少10吨,航速增加约1节(每小时1海里)。在保证设备及材料性能的前提下,船厂会对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都进行严格的控制,主推进动力装置及其他设的选择尽可能是重量轻、功率大的产品。
2、满足恶劣天气和恶劣海况下救助作业的功能要求
比如要满足救助作业要求的波浪补偿功能,液压折臂吊机、吊艇架等配套设备需要满足5级别海况下仍能进行救助作业要求。
3、具有较强的海上搜寻和人命救生能力
高速救助船夜航救助设备比普通运输船要求更多,除了性能优良、可靠,能确保安全航行外,还须确保救助能力,如配备用于夜晚搜救的搜索灯、夜视仪等,用于救助的取证系统、通信设备等;救生设施的配置应满足各种海上救生的需要,且能在风浪中安全使用。
4、具有良好的操纵性,方便进行海上定位、开展人员救助。为此,其推进器采用喷水推进装置,能实现船舶平移、零航速定位等常规螺旋桨推进器不能实现的功能。
5、要求具有综合指挥能力
救助船除了配备常规航行通信设备外,还须配备卫星通信、视频录像等通信设备,以保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与岸基、海上、直升机等救助指挥系统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具有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能力。
6、满足环境保护与节能要求
救助船在环境保护与节能要求上比普通运输船更加严格,以保护环境并体现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比如柴油机设备NOx排放要求,这比国内航行的普通运输船高一个等级。油漆则采用某国际知名品牌新型节能环保油漆。
船舶设备选型的考量因素
长期以来,除了外国船东,很多中国船东在选择船舶设备时,也宁愿花昂贵的价钱购买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具体到高速救助船领域,选用设备时也存在多种考量因素。
据李炎锋介绍,是否选用进口产品主要从产品性能是否满足船舶综合救助功能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对比其经济性、重量、外形尺寸、电功率负荷、噪声等级等各因素来得出最后的选型。由于救助船舶对配套设备的特殊要求,船厂和船东会尽量选用那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重量轻、尺寸小、维修保养简便以及售后服务保障好的产品,并优先选用具有安装使用业绩的产品。英辉南方公司建造的系列近海快速救助船配套装备,从种类来看,国产设备占据绝大部分;但从设备价值量和重要性看,核心装备进口较多。
谈到国内关键配套设备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李炎锋认为,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环保性能、可靠性、产品外形尺寸、重量、售后服务等方面。以轮机设备中的主机为例,在前几年近海快速救助船项目建造时,与进口同类型的国产高速柴油机的NOx排放只能满足IMO TierⅠ排放要求,近两年虽有一些产品能满足IMO TierⅡ排放要求,但整机外形尺寸、重量等指标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在喷水推进装置方面,大功率喷水泵在民用公务船上的应用仍属空白。
在电气方面,作为保证航行安全的导航、通信设备,本土设备和进口设备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精度稍差和兼容性差。因此,在涉及航行安全的导航、通信设备选型时,船东和船厂仍首先考虑进口设备。
多方努力治愈“瘸腿”
“提高本土化配套率是我辈造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进我国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技术导向型的重要措施。”李炎锋说。提升国产设备竞争力,设备厂商要加大研发力度,向国内研究所、设计院、船厂等虚心求教,力争尽快研发出先进、适用的船用产品,不能闭门造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公务船使用部门应用实际行动大力支持国内配套业的发展。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不少鼓励国产配套业发展的政策,李炎锋认为,这些政策对促进国内配套业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相信在国家保险补偿政策的鼓励下,一些船厂会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敢于采用国内船用产品。
“基于我们选用国产设备的经历,我认为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基础工业的落后。”李炎锋说。比如英辉南方公司部分出口船项目曾选用国产风雨密门,但国内厂家提供的316不锈钢把手,运到国外,还未卸货就发现已经生锈。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材料、设备零部件制造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李炎锋认为,这些基础性研发工作,更需要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唯有基础工业上来了,重大设备、装备制造才能真正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