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界网消息,近日财务困难的太平船务(PIL)将其位于莱佛士广场(Raffles Place)附近的办公大楼,挂牌出售,其参考价为3.5亿新加坡元(2.52亿美元)。
具体来说,Ceil Street 140号的17层建筑物主要由PIL占用,这家拥有53年历史的公司于2月份因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而退出跨太平洋航运市场以来,一直在简化其运营。
根据指示性价格和该建筑物的现有可出租净面积107,200平方英尺(9,959平方米),该物业的售价为每平方英尺为3265新元。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正在处理PIL大厦出售的高纬物业(Cushman&Wakefield)自5月以来一直在营销该物业。据《商业时报》周一报道,在周五竞标结束时,约有八家企业表示有意购买该资产。PIL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据国外相关媒体报道,根据政府的《2019年总体规划》,该物业有可能被重建为30层的商业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18,434平方英尺,比该建筑的现有建筑增加了近33%建筑面积147,315平方英尺
在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之际,尽管此次出售正处于充满挑战的时刻,但新加坡商业地产的有限供应继续推动CBD资产的良好前景。
而据航运界网了解,在“白衣骑士”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下属的子公司(Heliconia Capital Management)入主太平船务后,业界传闻其实际控制人——张松声家族,或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知情人士曾告诉劳氏日报称,这一计划将包括:Heliconia Capital Management为太平船务提供贷款,并持有这家航运公司的大量股份。
换句话说,这一计划意味着张松声家族的股权将受到重⼤稀释,并丧失对业务的控制权。用一名银行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张氏家族将沦为“经理人”。
据Alphaliner最新统计数据,太平船务运营船舶109艘,347596TEU运力,其中自有船舶63艘。
而如今,这个经历两代人努力的船公司,其航船将驶向何方,是业界颇为关注的话题。
Alphaliner首席分析师Tan Hua Joo就提出质疑称,国有基金是否真的有必要救助太平船务。
他解释道,“太平船务对新加坡的战略价值是存疑的,因为它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足2%,为新加坡港贡献的集装箱量不足3%。但是,另一方面,太平船务作为独立的实体运营,其长期生存能力也值得怀疑,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小,又缺乏盈利能力。”
而据航运界网所知,张氏家族与中国的业务从未间断,在改革开放前,若有运不了的货或到不了的地方,中方都会找太平船务合作。其创始人张允中早在1967年创办太平船务之初,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以中国业务为主要方向,正是张允中与中国多年的密切合作,造就了太平船务后来的发展。
新加坡金融消息人士彼时曾表示称,与太平船务交易的吸引力在于,在市场开始复苏之时,以其资产价值的一小部分获得在全球十大班轮公司中名列前茅的公司的可观份额。
如果运输市场和资产价值完全恢复,投资者可能会看到快速且潜在的巨大财务收益。一旦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恢复并且集装箱市场需求量回升,Heliconia和任何其他合作伙伴投资者便可以盈利出售。
但是,对于控制张氏家族在公司中的角色,将有一个问号。而今天挂牌出售大楼的消息,似乎正在印证什么。
尽管如此,航运界网仍维持此前的研判:基于张松声家族与中国的"紧密联系",我们仍维持首席执行官张松声(Siong Seng Teo)有望在这轮重组中幸存下来,并继续领导公司的判断。毕竟该公司是新加坡航运的最后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