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安信(688561)8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与海兰信(300065)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在海南自贸港的示范应用及产业推广,助力实现自贸港数据安全自由流动,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和双方互利共赢。
奇安信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为向政府、企业客户提供新一代企业级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凭借持续的研发创新和以实战攻防为核心的安全能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安全运营技术的网络安全供应商。作为一家大型网络安全企业,目前员工人数已超过7000人,客户范围覆盖大多数中央政府部门、中央直属企业和银行。
今年7月2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推出一周年之际,奇安信正式登陆科创板。其发行价为56.1元/股,最新收盘价为106.76元/股,总市值726亿元。
奇安信披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显示,公司将与海兰信积极探索绿色大数据中心创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大胆尝试绿色大数据中心在海南省的先行先试,树立行业创新标杆和区域典型示范,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贡献力量,为绿色大数据中心在全国行业内的推广、运营奠定基础。
其中,奇安信负责参与海底大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服务保障;参与绿色(海底)大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的设计策划、论证以及后续应用推广;海兰信负责海底大数据中心产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品研制;负责示范项目策划、建设方案编制、组织通过第三方论证评审、示范建设区布放水域的勘察、水下工程的实施、持续性技术改进、工程化、产业化等工作;负责海底IDC的运营、市场推广。
奇安信表示,上述协议的签署将建立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和双方互利共赢,推动公司在绿色大数据中心创新业务的落地,实现公司在海南省自贸港总体方案中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业务布局。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海兰信在8月12日晚间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曾就海底数据中心进行深入说明。
海兰信表示,海底IDC是在“新基建”背景下,根据陆海统筹、集约用海需求,综合利用海洋工程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形成的,具备节能减排、多能互补优势,建立在海底一定深度的标准化、模块化、高密度、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比传统IDC,海底IDC因为用巨量的海水冷却、无需制冷设施,所以具有明显的建设成本和营运成本低的优势,可以帮助互联网客户大幅度降低营运成本费用。”
海兰信在公告中称,海底IDC具有建设快,施工周期短的特点,海底IDC从制造到投入正常使用的周期仅需90天左右,而传统IDC需要2-3年;其次,金融、互联网流媒体内容、游戏等行业对网络延迟的要求极为苛刻,部署在沿海地区的海底IDC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增强最终用户的体验;最后,基于海底IDC上述的节水省电特点,使其本身天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征,建设审批过程中有很大优势。
据介绍,海兰信的海底IDC正处在样机制造阶段,“预计年内可完成示范样机建设,2021年可正式推出商业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