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9时23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采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此次任务是长十一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也是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进一步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未来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高频次奠定了基础。
海上发射要求发射平台吨位大、稳定性好,能够适应火箭发射环境。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型船舶企业具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开展海上移动发射平台研制。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发射平台为“德渤3”号,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德渤3”号原为一艘打捞工程船,于2017年1月交付烟台打捞局,该型船是当时我国单边抬浮力最大的打捞工程船。该船总长159.6米,最大船宽38.8米,型深10.9米,最大载重量20500吨,单边最大抬浮力12000吨;采用全电力推进,配备DP 1动力定位和4点锚泊定位系统,具有快速调载功能。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三大优势
一是海上发射为火箭运载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条件。一般情况下,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在海上大范围移动,理想的发射地点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区域。如果运载火箭在赤道附近发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省推进剂消耗量,从而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这意味着,同等起飞规模的运载火箭在赤道附近发射可以具有更高的运载能力,运载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单位质量有效载荷发射成本;
二是海上发射有利于运载火箭执行特殊轨道发射任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海上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倾角卫星可以实现对某一地区的高频次重访,有利于数据获取,目前数量越来越多。如果火箭从赤道附近发射,可以避免卫星轨道倾角变化消耗能量,既能提高火箭执行该类任务的运载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卫星在轨寿命;
三是海上发射将大幅提高火箭发射安全性。对内陆发射而言,落区安全是发射任务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落区选择不仅影响制约发射轨道设计,可能由于落区选择问题而降低火箭运载能力。在实际发射中,还需要对火箭助推器、一级和整流罩等分离体的实际落区进行人口疏散,确保不发生安全问题。对海上发射而言,由于远离人口稠密地区,火箭落区可选择范围很大,对火箭而言发射轨道设计更加方便,同时落区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