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游艇在湛蓝的海洋上肆意驰骋,航行过处,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尽显“海上别墅”风范。
游艇之美的背后,离不开线型设计师这一“关键人物”。他们伏案桌前,模拟实景、验证数据、微调线型,寻找美与力量的最佳表达,使游艇的美学灵魂可见可感。
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的向万明,便是一位拥有28年经验的设计师,设计过200多艘船,拥有11项发明专利,建造了中国第一艘玻璃钢双体游船,被称为“为游艇撑起骨架的男人”。
这是一位典型的“工匠派”。他曾无数次对设计方案推倒重来,也曾为求极致屡屡“自我折磨”,同事笑称他为一丝不苟的“麻烦人”。
但向万明仍然乐此不疲,“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就是要‘逐渐逼近完美’。”
启蒙
数据填满上百表格 工匠首秀痛并快乐
约一米七的小高个,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一身黑色干净的休闲西服,向万明让看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工科男”的严谨性格。虽然平素不善言辞,交谈时常常夹带着与游艇设计有关的专业术语,但当提起自己设计第一件“工匠作品”时,则满脸堆笑,神态轻松。
1988年夏天,从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工艺专业毕业的向万明,回到家乡宜昌的一家造船厂工作。刚进厂不久,一个200多吨重的货船设计任务,就落到他的肩上。
虽然在学校时就完成过多次船体线型设计的作业,但这一次,他的线型设计图纸,将不再是纸上的作业,而是会真正地被制造成船,并在往后的日子里面对长江风雨的考验。他第一次感受到重任在肩,因为自己的设计将决定一艘货船的航行稳定,也会决定船员的生命安危。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船舶的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性能,一旦线型设计出来的稳性不好,很可能会发生船舶倾覆的危险。因此,稳性计算承受不起一点的差错。”向万明说。
尽管已经时隔28年,当他回忆起那次一人独自“闭关”设计的场景,却依旧清晰如昨。在宜昌盛夏的夜晚,长江汹涌的潮水不停碰撞,在阵阵的波涛声中,他把自己关进宿舍,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反复验证着货船的完整稳性。
当时,国内造船业还处于“手工制图”时代。货船设计过程的线型设计、完整稳性的验证以及船体图纸的绘制,都需要手工完成。这考验的不仅是一位设计师的计算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技艺和专注的态度。
在七天的时间里,向万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手指与计算器的按键相碰,噼啪的声音响起,每计算出一个参数结果,他就要拿起钢笔来准确记录。从早上6时开始到午夜凌晨1时,向万明几乎都是在计算器与钢笔的轮换中度过的。有时实在累得不行了,就跑到阳台上大吼一声。在这种精益求精、反复打磨的追求下,光是计算的数据结果,就填满了上百张密密麻麻的表格。
两个月后,手工计算、人工晒图的设计图正式通过审图程序,向万明也从学生蜕变为工艺设计师,“从那个时候起,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马虎。”向万明说。
转型
“任何设计瑕疵都要有敢于推倒重来的勇气”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游艇制造在我国渐起风潮。向万明也在这时开始了由货船设计师向游艇设计师的转型,并逐渐成为一名为游艇搭建骨架的设计师。
一艘游艇一般有三四千个模块化部件,从游艇概念设计到下水试航,要经过两年时间,数百道工序。而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将概念设计阶段的游艇美学创意,与游艇的标准结构进行深度融合,并用准确的船体造型来予以表达。
这不仅是游艇设计师们的线型设计技艺的考验,更是对其审美表达的全新淬炼。
在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白银看来,游艇概念设计阶段的美学设计和创意表达,赋予了一艘游艇以灵魂。而游艇的线型设计,就是为其搭建骨架,并使得游艇的灵魂更加具象可感。
与货船不同,游艇更加强调技艺之上的美学,这对向万明提出全新的要求。1998年,转型初期,向万明就不断学习不同的游艇美学设计思想,尝试将明快、轻松、灵动等游艇的美学元素在线型设计中表达。如今,向万明设计功力渐至炉火纯青,自如地运用曲折蜿蜒的弧线线型来一一对应美学设计的元素,其中的秘诀之一,就是“工匠精神”始终如一。
不久前,向万明接下了为香港客户设计维多利亚船的任务。按照以前的惯例,这一般只需要7天的时间。但在船体线型设计快要完工的第6天,向万明发现其中的三个坡面难以形成光滑的曲面,而这将直接导致船体重心出现轻微倾斜,进而影响游艇漂浮在水面时的状态和美感。
按照设计标准,这艘游艇的船体需要超过50个坡面组合成光滑的曲面。在快要完工时发现一些小问题,一般的设计师宁愿在原来的基础上小修小补。但眼睛里容不得任何设计瑕疵的向万明,却选择了推倒重来,“自我折磨”。
从参数计算、结构设计到三维建模,向万明几乎重新走了一遍,耗费了20多天的时间,最终设计出来的船体模型与概念设计达到“几近完美的一致”。
谈到这个过程,不善言辞的向万明,却表现出超乎想象的活跃。“游艇之美,不仅取决于概念设计之初的美学表达,更取决于线型设计时精益求精的态度。工匠精神,就是一个逐渐逼近完美的过程,有任何一点设计瑕疵都要有敢于推倒重来的勇气。”
在同事和徒弟眼里,他被笑称为近乎苛刻的“麻烦人”。徒弟王培说:“跟着他设计线型图,几乎每个工艺流程都不厌其烦地要求我改动修整。即使已经设计完工,他也还会反复考虑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
凭着这股近似倔强的“执念”,作为太阳鸟游艇主任设计师的向万明,不仅收获客户的一致赞誉,更被戏称为一个“为游艇撑起骨架的男人”。
创新
改进工艺千锤百炼 填补行业空白
为游艇撑起骨架,需要具备反复打磨的坚持,还要有一颗敢于创新工艺的“匠心”。
1999年,建造中国第一艘玻璃钢双体游船的任务,落到了向万明和他的技术团队身上,这在当时的中国未有先例。
在国内没有参考船体的情况下,如何打造既合乎中国船级社游艇建造规范,又达到国外先进设计水平的玻璃钢双体游船,成为摆在向万明面前的首要问题。
说到此事,向万明眉头紧锁,似乎重回那段艰难的日子。“当时手上没有设计参数、没有设计图纸,只有玻璃钢船的照片,几乎是从零开始摸索设计。如果这艘玻璃钢双体游船的设计工艺不良,不仅会直接导致这一艘船的失败,也会影响以其为母型船的系列开发和延伸。”
向万明喜欢把船体的线型设计比喻成下棋,把设计感比喻为棋感。他在各种结构设计工艺中徘徊,像对照棋谱一样,试图下出一招妙棋。
十几天后,向万明的棋感终于来了,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结构设计方案,采用连接桥强结构与甲板预制成型的施工工艺,以优化船体结构和强度,同时减小了甲板与船体合拢时的施工难度,最终完成这个任务,填补了行业空白。
“工艺创新与否,产品的品质有如天壤之别。国内一些没有采取工艺改进的玻璃钢双体船,在试验时就出现了施工不良、船体增重等问题,影响到后续系列产品的开发。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提升产品品质。”向万明说。
如今,知天命的向万明已经入行28年,画过近千张线型设计图,经手设计了200多艘船,以一己之力就斩获了11项技术专利,成为太阳鸟游艇有口皆碑的“游艇骨架工程师”。
在太阳鸟,还有不少像向万明这样的“工匠”设计师,他们小心翼翼地紧盯着游艇的每一条线型,琢磨着数以千计的模块部件的结构设计之道,探索工艺改良和创新。
在“工匠”们的努力下,太阳鸟近年得到快速的发展,拥有专利169项,去年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游艇、商务艇、特种艇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并成功登陆创业板。
而在太阳鸟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珠海西部的平沙聚集了游艇生产企业18家,游艇生产配套企业及商贸公司32家,成为国内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游艇制造基地。
■对话
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白银:
创新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大传承
南方日报:“工匠精神”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您如何看待船舶制造行业的“工匠精神”?
李白银:中国传统制造文明的根基,就是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不论是郑和下西洋时期打造的远洋船队,还是现在太阳鸟3D模块化设计的游艇,都是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造船业从来都不缺少工匠,工匠精神一直都在传承中发展创新。
“工匠精神”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符合现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和趋势。目前在平沙游艇产业基地也涌现出了一批追求创新的“工匠型企业”,在创新技术的研发积累、游艇竞争力的提升和游艇产业链的完善等领域独具匠心。
以工艺创新改写游艇制造历史
南方日报:太阳鸟如何进一步传承“工匠精神”?
李白银:游艇是奢侈的象征,它不仅体现在昂贵的价格,也体现在对品质的奢侈追求。在太阳鸟,工艺创新最能体现企业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我们有一个300人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的30%,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游艇专业博士后工作站。
基于专业研发人才和创新平台的支撑,太阳鸟成为中国第一个专利技术超100项的游艇企业,并且以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绿色设计技术和游艇工业设计技术等工艺创新成果,改写了中国游艇制造的历史。
工匠企业更要引领标准
南方日报:太阳鸟的发展目标是要做中国最优秀的游艇制造商,如何以工匠精神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李白银:除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太阳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还有“精确化安装”,并重新塑造游艇制造的行业标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行业标准的缺位,游艇施工由现场工人主导,外装和内饰部件需要纯手工打造,做工粗糙,随意修改。
要重塑行业标准,就必须整合游艇从概念设计到施工总装全过程。太阳鸟在这方面以3D模块化设计技术为核心,让研发团队在设计阶段就将游艇细分为模块和不同的功能单元,并在计算机上模拟施工总装的每一个工艺流程,并精确计模块和功能单元的尺寸参数,让游艇在总装阶段实现精确化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