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从长江奋楫远航——感悟芜湖造船厂的强军报国之路

   2020-10-24 船海装备网7100
核心提示:中国南沙,碧海蓝天、一望无垠。波飞浪涌的海面上,某新型验舰正在高速机动,对某型系统的技战术指标进行极限测试。同一时间,距
中国南沙,碧海蓝天、一望无垠。波飞浪涌的海面上,某新型验舰正在高速机动,对某型系统的技战术指标进行极限测试。
感悟芜湖造船厂的强军报国之路
同一时间,距离南沙4000公里的松花江上,陆军某舟桥部队官兵驾驶新型两栖自行门桥车载着步战车在水面劈波斩浪。

这两种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装备,在保家卫国的疆场上大放异彩,却少有人知道,他们诞生于同一地方——芜湖造船厂。

从1900年建厂至今,这座位于长江侧畔的老船厂,与国家命运荣辱与共,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如今依然青春焕发。

回顾芜湖造船厂筚路蓝缕、传承发展的精彩故事,芜船人不会忘记,上世纪50年代,为加快海防建设,国家将芜湖造船厂指定为木质鱼雷快艇生产厂,从此,芜湖造船厂将自身发展与军工使命紧密结合,靠强军报国的情怀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戮力拼搏进取,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企业之一。

一入军工门,永做军工人

嘹亮的军号声响起,芜湖造船厂的工人迎着朝气蓬勃的阳光,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这里的军号声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听到号声,就有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芜湖造船厂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也早已收拾停当,等待即将前来参观的中海油考察团。
感悟芜湖造船厂的强军报国之路
走进芜湖造船厂展览馆,迎门摆放着一枚7米多长的鱼雷格外引人注目。这枚生产于上世纪50年代的鱼雷作为该厂展览馆的“镇馆之宝”,见证着芜湖造船厂与军工的不解之缘。一侧的墙面浮雕,刻画着某新型舰艇和万吨巨轮的航行英姿,寓意芜湖造船厂今日的欣欣向荣。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建设迫在眉睫,国家向芜湖造船厂下达了全面转型建造02型木质鱼雷艇的国防生产任务。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任何代价,芜船人团结一致、日夜奋战,仅用数月便完成厂房改造、体制调整、物资准备等全部工作,全力以赴攻克技术设计、武器安装等诸多难题,将一艘艘性能优越的鱼雷艇交付海军。作为新中国最早的海军船厂之一,历经60余年发展,军工精神深刻影响着芜湖造船厂的价值追求,深植于每一名芜船人的内心。

采访中,记者看到生产车间有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正在和几个年轻工程师讨论机械安装细节。他就是芜湖造船厂首席技术顾问任承松。

1963年,刚从船校毕业的任承松响应祖国号召,离开上海老家,来到芜湖造船厂工作。从参与建造鱼雷艇到现代化舰船,从青涩少年到满头白发,任承松参与建造的舰艇数百艘,先后取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军工事业。

“当年进厂,看到鱼雷艇就很好奇,听说要用来保卫祖国的海疆,那一刻,我就觉得这份工作很重要,也特别自豪。”回想往昔,任承松仍激动不已。一眼军工,一生军工。看到自己参与建造的一艘艘舰艇,从长江下水,驰骋万里海疆,任承松既感到无憾,也感到欣慰。

如今,人民海军走向远海深蓝。多型新型舰船下水入列,任承松对海军的先进战舰如数家珍,也令这名生于战争年代的老人感慨万千,“搞军工是为国家安全做事,首先要有爱国精神,带着感情才能服务好国防,为国家和军队造出质量最好的装备。”

爱国为民,军工本色。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全国汛情十分严峻,江城芜湖更是洪水围困的重灾区。位于长江边上的芜湖造船厂第一时间组织抗洪突击队,奔赴抗击洪魔的主战场,同部队官兵并肩作战,风餐露宿,昼夜堵管涌,加固堤坝,连续奋战1个月多月,直到击退洪水,家园无恙。得知他们是军工厂的员工后,部队官兵感叹地说,“难怪你们战斗作风这么顽强!”

永葆创新活力,擦亮“军字招牌”

2018年4月,南海,新时代人民海军豪迈亮相,接受习近平主席的检阅,48艘战舰铁流澎湃,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发……
感悟芜湖造船厂的强军报国之路
这其中就有芜湖造船厂建造的舰船。那一天,成了芜湖造船厂的“高光时刻”,全厂上下倍感振奋。“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时隔两年,船厂党委书记、总经理张钊对习主席在阅兵上的讲话依然记忆犹新。

“在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时代大潮中,我们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不辱军工使命。”张钊说道,受阅的舰船都是新一代国产舰船,开拓创新的精神贯穿了整个建造过程。

那年,某型舰首舰在芜湖造船厂开建。大量采用的新工艺,给定的新标准成为巨大挑战。舰上需要安装一种主动式减摇装置,这在军舰和邮轮等高端船型上应用非常广泛。按照新的安装标准要求,精度比以往整整提高了一倍,传统工艺技术已不能满足设备上舰应用精度要求。

为突破这一难题,该厂组织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攻关,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利用三维空间精准确定鳍轴中心线,优化鳍座结构形式等方式,研发了一整套新的技术工艺,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和施工周期,在非收放式减摇鳍的精度应用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焊工徐箭是“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厂里有名的技术能手、创新达人,多项专利技术都是国内首创。某型登陆艇内部构造特殊,在焊接管路时,不仅需要在管道内充入高浓度氩气防止接口氧化,而且工序复杂,在狭窄的舱室内长时间作业极易发生危险。“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徐箭边干边琢磨,经过反复试验,他根据管路特点研究出了垫片焊接工艺,既不用往管道充氩气,还确保了焊接质量和速度,一举解决了焊接难题。

“不惧挑战,勇于创新,就像潜意识一样,融入芜船人的性格,让这座百年船厂焕发着生机和活力。”厂领导介绍,围绕船舶产品的创新研发,从生产设计到详细设计领域,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公共科研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研发深度,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37项第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72项,多次荣获国家科学进步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和国防科技进步奖,在中国造船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住品质“生命线”,放飞深蓝梦想

1958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芜湖造船厂。他坐上该厂生产的02木质鱼雷快艇在长江航行20余海里,并观看鱼雷发射操作,他高兴地说,“这个艇好啊!”
感悟芜湖造船厂的强军报国之路
从建造中国第一艘木制鱼雷快艇到中国第一艘玻璃钢扫雷艇,再到建造中国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船、中国第一艘新型综合试验舰……芜湖造船厂始终坚持“军品优先、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以坚实的步伐走出不平凡的军工报国之路。

“造质量最好的军品,既是军工人的本分,更是国家安全需要。”在芜湖造船厂,这是人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某新型舰艇选用的新型钢,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性强,但是这种钢碳当量高,焊接后容易产生裂纹和气泡。为了确保焊接效果符合标准要求。工厂技术人员蹲在实验室,反复调整电流、电压、焊料等参数,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攻克了新型钢焊接难题。经过X光对成千上万条焊缝进行探伤检查,一次拍片合格率全部达标。从图纸设计到艇体焊接,从设备安装到下水试航,“芜船人”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个细节,不错过一个纰漏,尽全力将舰船质量做到极致,先后为海军、陆军及武警部队建造了上百艘先进的战斗舰艇、巡逻艇、扫雷艇、大型辅助舰、新型舟桥等产品,成为国防一线的“硬核担当”。

近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加紧推进,军品建造周期被大幅压缩。为适应这种变化,他们积极推进精益管理,以此解决时间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问题,确保建造质量和效率双赢。围绕军标体系,他们加大战略优化、组织变革、生产模式创新,将18个部门重组为营销中心、防务装备中心、技术质量中心、生产运营中心、成本中心、党群综管中心,以六大中心为抓手,推行扁平化管理,推动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计划工序的标准化,通过严格的工序管理,淘汰低效人员,挖掘资源配置潜力,并引进了国内造船行业首套多工作台、离散非标组件自动焊接工作站,推开了智能制造的大门,进一步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身处长江侧畔,放眼深海大洋。见证着中国海军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伟大时刻的芜湖造船厂,借助军工生产打出的良好口碑和积累的技术人才优势,芜湖造船厂成功迈入高端液货船市场,承建国内首制28000吨特涂化学品船,在图纸拖期5个多月的情况下,以周密的生产统筹谋划和严苛的工艺质量控制快速推进建造节点,最终按期保质交付船舶。船东惊叹地夸赞,“你们的建造速度真是不可思议,关键质量还这么好。”

国内收获赞誉,国外斩获佳绩。芜湖造船厂先后成功建造了6000HP平台供应船、24000吨重吊船、6500HP平台守护船、环保型清污船以及82000吨散货船、64000吨散货船等民船产品,产品远销丹麦、德国、英国、希腊、芬兰、印度、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客商一致好评。

记者一路参观,偌大的厂区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是正在为瑞典船东建造22000吨混合动力化学品船姊妹船,是全球首型混合动力化学品船,是我们进攻国际高端市场的又一次突破。”船厂领导自豪地说,“目前,我们手持各类船舶订单可供生产30个月,大部分都是高端船舶,具有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周期控制难等特点,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将它们打造成一个个精品,实现从‘紧跟’向‘引领’的转变,展现百年芜船的时代风采。”

地处长江之畔,离出海口500公里,芜湖造船厂没有国内其他沿海船厂的天然优势,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江河,迈向深蓝,令人感佩,也值得正在破局制造业难题的大小厂家从中寻找答案。

深情凝望双甲子,芳华与共再出征。奔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着百年芜船强军报国的炽热情怀,也见证了他们团结拼搏、砥砺前行的铿锵足迹。今年,芜湖造船厂迎来建厂120周年,百年芜船依然年轻,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标签: 芜湖造船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