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坚守与改变:温岭民营船企演绎别样精彩

   2020-11-06 船舶报船海装备网3940
核心提示:颓靡已久的船市再遭新冠肺炎疫情打击,2020年是充满困难与挑战的一年。对中小民营船企来说,无船可造、产能释放不足成为常态,其
颓靡已久的船市再遭新冠肺炎疫情打击,2020年是充满困难与挑战的一年。对中小民营船企来说,无船可造、产能释放不足成为常态,其中不少造船活跃地区船企已消失殆尽。但在温岭地区,主要中小民营船企不仅没有“出局”,生产反而保持高负荷运行,今明两年订单多已接满。

10月下旬,浙江温岭。这里曾是中国中小民营船企发展最为耀眼的地区之一,在经历巨大的危机和回落后,留存下来的船企开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暴露出明显的短板。要走向更远的未来,需要的不只是坚守,还有改变。

“船到温岭放不下”
坚守与改变:温岭民营船企演绎别样精彩
“外地同行找不到船,在温岭是修造订单多到场地放不下”。浙江天时造船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船企自2005年以来已交付船舶120余艘,在2万吨级船舶建造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工程船出口数十艘,今年以来订单十分饱满。

还未走进浙江合兴船业有限公司,视线就被正门前场地上的船舶完全遮挡。600多亩的厂区,被各类建造和修理中的船舶塞得满满当当。加工制造、分段搭载等区域机器轰鸣不断,随处可见的工人正在井然有序地施工。鼎盛时,合兴船业最大造过6.8万载重吨散货船,年产值接近20亿元。通过造修结合,这家船企顺利挺过了低谷,经营态势大为好转。

“温岭船舶工业呈现明显复苏的迹象。”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说,今年1~9月,温岭造船完工量较去年全年增长6%;截至9月底,温岭船企手持订单量较去年年底增长30%以上。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分析称,温岭民营船企逆势增长,是今年浙江船舶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在资金运转方面,温岭民营船企压力相对并不算大。据了解,当地民营船企几乎都没有负债,少数获得银行贷款的船企负债率也不超过10%。当地船企负责人解释说,一方面,建造中小型船舶不需要大规模资金,另一方面,民营船企也很难获得融资支持。

为了摆脱“低小散”的发展模式,温岭船舶工业正在向远洋渔船、内河运输船、工程船、挖泥船、科考船等船型修造领域聚焦,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2015年以来,天时造船已建造了中国首艘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海洋科学调查兼特种作业船“长和海洋”号、2676总吨小水面线双体科考船“沈括”号,在科考船方面创出了新名堂。

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也有所提高。在温岭主要船企中,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与运行成为“标配”。当地船企通过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现代化船舶建造技术的研究应用。逐步推进数字化设计管理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相结合,也显示了追赶船舶工业潮流的决心。

“共享造船”方式纾困

温岭船舶工业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的机遇。据浙江省船协介绍说,今年内河船舶建造接单量较大,相同船型的利润较四、五年前至少增加了20%,内河船舶建造正处于一个高峰期。与此同时,民营中小船企主动出击,全力承接国内船舶的建造业务,远洋渔船、沿海集装箱船和散货船订单也激增。

但这只是一个诱因。“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大起大落之后的温岭船舶工业还要不要发展?”温岭市副市长李海兵说,毕竟,船舶工业是温岭渔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十三五”期间,温岭市政府主动作为,不搞“一刀切”,对民营船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将全市39家民营船舶企业精简到目前的18家,有力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综合水平。

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徐寅介绍说,全市船舶工业开展整治提升工程,受到企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充分体现了温岭民营船舶企业顾全大局、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决心和毅力。

在行业层面能够找到更深的原因。温岭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诞生地,温岭民营船企也将灵活的经营模式与和谐的合作模式几乎用到了极致。

市场不好时,当地船企不一定自己亲自接单造船,而是将自己的船台出租给有造船需求的船东或第三方,仅提供场地、设备和部分人员,即船厂当“房东”、船东当“房客”。这样一来,船企仅支付水电、固定资产折旧等必要的成本费用,实现了最简单的成本和风险均摊。对合作方而言,主导建造工作也能很好地把控造船成本、周期和质量。

“我几乎参股了台州所有水运企业。” 梁新方是温岭船舶工业“元老”级人物,旗下船企建造的船舶,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自己用。在温岭,开办或参股水运企业的船企不在少数。自己造,自己用,同样是温岭造船的一大特色。

民资丰厚、经济活跃的温岭,孕育了企业家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据介绍,温岭民营船企间交叉持股的现象十分普遍,船企在民间的资金集聚也非常快。许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大部分不是某一船企的专职员工,可以通过“临时雇佣”实现高效流动,船企之间也经常进行市场化的业务分工与合作。

此外,相对良好的产业链也是温岭船舶工业的一大优势。在渔业和水运行业的带动下,温岭船舶修造活动历来较为活跃,是中国最早应用万吨级船舶气囊下水工艺的地区之一。据了解,温岭港口条件较好,拥有专业钢材交易市场。温岭制造业起步早、发展快,船舶所使用的很多机械、设备均能本地生产。

“留下来”更要“强起来”

几时辉煌,几时落寞?对“活下来”“留下来”的民营中小船企来说,要在行业中争得一席之地,未来还要下很大功夫。

据相关船舶检验机构信息,近年来在国内沿海航线运营时,有的地区中小民营船企所建船舶因安全问题常被港口管理部门滞留。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船舶应急系统不完善、船舶照明系统运行故障、应急发电机组故障、油船液舱空气系统运行故障等。其原因一方面是民营中小船企本身工艺技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是相关的配套系统设备技术水平较低。

“不论何时,企业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把建设安全文化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用生产安全、产品安全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这样表示。

继续“坚守”主业,对中小民营船企同样有着特别的意义。只有实事求是地找准发展定位,基于经验技术积累做精产品,基于现有客户群体做好服务,坚持错位竞争,开拓新市场新产品不盲目跟风,才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尤其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有特色、有实力的民营船企更应把握机遇、“做精做专”。

当前,民营中小船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难度极大。例如在成本方面,今年以来,浙江船企生产要素变化“两增一减”的趋势十分明显,即生产综合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劳动生产力减少。

截至8月底,浙江12家重点监测船企平均综合生产成本同比增长10%~13%,其中劳动力成本增长势头更快。由于近年来人才流失和补充失衡的累积影响,具有2~3年从业经验的设计研发人员和生产技术工人的缺口较大。民营中小船企对此感受尤为深切。

勤练“内功”,才能蓄积发展新能量。专家认为,民营中小船企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工艺流程,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向自动化、智能化靠拢,以提高资产运转效率,深挖降本增效潜能。为助力管理提升,浙江船协联合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了一套满足内河船建造企业需要,符合小型船企特点的简易版信息化管理系统,未来将在全省全面铺开使用。

当然,有发展潜力、专注实业的民营船企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专家建议,银行应对这些船企施行“一企一策”的授信政策,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更好发展。制定适合民营中小船企整治提升的规范条件、评价标准,对其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样是相关船企的迫切需求。温岭船界人士表示,今后还可以探索与央企开展深入合作,实现温岭船舶工业的全面升级。
 
标签: 温岭民营船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