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曼恩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曼恩)而言,4月8日的这场开业仪式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这一天距离公司注册成立已过去了32个月。曼恩的保税仓库和维修车间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距离全球第一大港洋山不过半小时车程。
曼恩的母公司是德国曼柴油机与透平公司(下称曼公司),其主打业务为船用发动机等船舶推进系统,在全球占有约一半的市场份额。而曼恩所提供的服务,则是为这些使用其柴油发动机的船舶提供维修和保养。
与汽车类似,船舶发动机也需要进行定期维护。比如用于提高燃烧效率的发动机增压器,其保养周期的最小间隔为6000小时。
曼公司在全球的重要港口都布局了售后服务网点,为停靠在港口进行装卸作业的船舶提供即时的保税维修服务,这一过程类似F1赛车比赛时的进站换胎。曼公司通常会在保税仓库内准备一整套维修保养好的发动机备件,一旦船舶所装载的发动机零部件有更换需求或达到维修保养周期,保税库内的备件就会被运送上船进行替换。而被换下的旧部件则在维修车间进行保养翻新,此后再安装到有替换需求的下一艘姐妹船上。
新加坡是曼公司在全球的最大服务网点,这项业务在该地始于2009年前后。不过,同类型的业务在中国却迟迟无法展开。
因为在现行的中国进出口政策中,保税维修并不被认可。这意味着在船用发动机的维修过程中,会面临一笔不菲的税费,其中包括17%的增值税以及平均8%左右的关税。而除此之外,零部件进出口还需要历时数天的通关手续,按小时计算船期的货船不可能为此而长期滞留在港口。
出于时间和经济性的考虑,船东通常不会选择将船用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安排在中国港口。因此,曼公司在中国也迟迟没有布局这一业务。
变化出现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2013年,保税维修业务成为“特区”的一项试点。当年7月,看到保税维修业务可能性后,曼恩注册成立。而直到2014年9月保税维修的政策得以明确后,曼恩才完成了第一单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其不再需要如此前那样经历复杂的通关手续,并缴纳总计约25%的税费。
去年4月,曼恩还签订了在中国的首单发动机长期维保协议,对象是中远海运集装箱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运)。此后的五年,曼恩将为中远海运七艘船只装配的28台柴油发动机提供保税维修。中远海运的一位管理层告诉界面新闻,此前在发动机维保方面,其通常是向曼公司购买用于发动机维修的零部件后,自行报关完成进出口流程。
在曼恩总经理高瑞峰(Ralph Klaunig)看来,公司目前所开展的业务只是一个开始。来自曼恩的统计显示,去年1月至今年3月,总计有1154条搭载曼公司发动机的船舶停靠洋山港,而这些都被视为曼恩的潜在客户。
曼公司也有意把这家毗邻全球最大港口的网点培育为旗下排名第一的船用发动机维修点。曼恩总经理高瑞峰(Ralph Klaunig)称,就设施而言,上海的保税维修点并不亚于新加坡,其业务量预计会在未来超过后者。
不过,曼恩仍然面临全球海运市场不景气所带来的挑战,这会影响到愿意采购其服务的船东数量。尽管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近期有所反弹,但这一海运市场风向标目前仍在500点上下,相比2008年11793点的峰值仍然相去甚远。
与之紧密相关的造船业也陷于阴霾中,并已影响了曼公司的业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乌维?劳伯(Uwe Lauber)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也曾承认这一点。曼公司2015年度报告显示,尽管该公司船舶推进系统业务的营收和利润均同比增长(利润由1.5亿欧元增至2.3亿欧元),不过订单总额却下滑了8%,至15.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