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江南造船厂张国新:乘风破浪走向深蓝的造舰人

   2021-04-19 文汇报船海装备网27360
核心提示:张国新,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专项总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舰船研制50年,主持我国海军多型驱逐舰的工程建造工作,按

江南造船厂张国新:乘风破浪走向深蓝的造舰人

张国新,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专项总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舰船研制50年,主持我国海军多型驱逐舰的工程建造工作,按期优质地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享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能伴随人民海军从‘0’点起步,不断走向装备现代化,这样的人生机遇千载难逢。


现代化大型战舰是毫无疑问的国之重器,是强国、强军、强盛海洋经济的战略支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国新一次次领命,以总建造师的身份牵头攻坚,监造军民舰船20余艘,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军工造船专家。


今天,年逾七旬的张国新依然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专项总监,以他过人的领导力、创新力和使命感,引领新一辈造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张国新说,能伴随人民海军从“0”点起步,不断走向装备现代化,这样的人生机遇千载难逢。最让他欣慰的是,而今这场长跑已然迎来“赛点”,包括他在内,几代人孜孜以求的圆梦时刻已近在前方。


大海见证,护航海军追赶世界一流


在造舰这件事上,有几句关于江南造船和张国新的“第三方评价”值得一听。


其一,当年,一艘由张国新负责的新型战舰下水,时任海军首长在会上讲:“外媒认为中国造军舰如同下饺子,我说,我们下饺子的‘锅’就支在江南造船。”这个表述很快就广为流传。


其二,造船业内有句话,说的是“有困难、找江南”。江南造船团队之所以能不断成功突破难点,建立口碑,张国新是引领者之一。


造舰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让设计意图落地,就必须精准提炼出关键技术难点,部署建造方案,组织人马会战;最终,还要设计海试实战方案,确保新舰乘风破浪。整个流程体系中,张国新就是冲在前方承压担责、站在顶层指挥策划的那个人。业内将这一角色,称为舰船总建造师。


谈起海军装备“下饺子”,张国新笑言,我们现在的“饺子”,不仅下得快,而且下得好。通常,新舰种新型号需要“十年磨一舰”,但我们已大大突破这一极限。现在,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在造舰能力上和我们相匹敌。人民海军新一代战舰的性能和战斗力,已跻身国际一流。以江南造船2019年交付的“万吨大驱”101舰为例,外媒曾评价,该舰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入列有望催生世界海上防务新格局。


张国新生在上海,长在上海。1968年初中毕业后,他进入江南造船厂,其后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制造专业完成深造。1986年,张国新首次承担涉军任务,从那时起,他已牵头建造了海军大量首制船型。回顾造舰生涯,张国新说自己非常幸运,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江南造船的团队力量,他才能带队,以一个个标志性项目,见证并推动海军装备实现三大历史性跨越——从战术装备走向战略装备,以研仿制走向自主可控,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深蓝。


能征善战,创造一个个装备“奇迹”


1986年,人民海军第一代现代化驱逐舰(112舰)项目即将启动。在遴选总建造师的过程中,年轻、有能力、懂外语的张国新脱颖而出。万事开头难,112舰项目所涉及的工程要素——时间、质量、技术等,相互挤兑、冲撞,要想同时达成最优,难度极大。以船体为例,该舰所用的特种钢是最新研制的,一般而言,新材料需要先做一艘小舰,下海经受风浪,但是112舰项目没有这个余地。为了化解新材料风险,张国新带领团队,用两年时间分析了23万个数据,做到心中有底。


一个个难题,需要一次次破题。112舰项目要调度千军万马,协调千头万绪,张国新和团队承受了重压,也经受了历练。112舰顺利下水,所有人松了一口气。事后海军领导才告诉他,那几年,两岸正在就谁能率先造出新一代战舰暗自较量,112舰的下水使我们走到了前面。1996年初春,台海波涛汹涌,三军演习中,无论火炮还是导弹,112舰全部命中。首长高度评价说,112舰“创造了海军装备史的奇迹”。


世纪转换,张国新为新型战舰全力以赴,五年内,江南造船交付了两代四舰,大大突破了通常“十年磨一舰”的极限,再次被海军首长称为“奇迹”。作为主力舰,该型舰后来率编队圆满完成了人民海军首次赴亚丁湾的护航任务,名声远扬。


2017年6月28日,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配套的首艘万吨级导弹驱逐舰101舰,在江南造船隆重下水。该舰的交付,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抹平此前与世界一流海军的50年装备落差。


敢为人先,是造舰人红色基因的核心


同事后辈们谈起张国新,印象最深、最佩服的,就是他永不停歇的创新思维,以及应用新技术的眼光和胆略。在张国新眼中,作为传统行业的造船业,在应用先进技术上其实有巨大空间。中国海军装备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飞跃。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国新就已经意识到,之前船厂用惯了的“平面建造法”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在他的极力推动下,凭借江南深厚的技术底蕴,全新的“立体建造工艺”被应用于112舰,获得成功。


2002年,张国新在某国家工程里,首次提出要在船体结构部分采用“总段建造工艺”,也平衡配套环节的滞后风险。困难显而易见,但张国新鼓励团队:“我们要有勇气去实现第一、创造第一。”最终,他再次取得了成功。


2008年,江南造船从黄浦江畔迁入长江口的长兴岛。空间被打开了,任务也更重了。为此,张国新提出了崭新的“一条半造船法”,通过将一座船台完美嵌入高速流转的流水化生产流程,从而彻底释放了产能潜力。


张国新说,海军对江南造船创新非常支持;同时,江南造船文化中深厚的红色基因,最重要的内涵也是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我愿意做首制船,渴望接受挑战。对我而言,学习新东西就是条件反射。”


很多人都惊叹于张国新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为了掌握国外造船业的发展动态,参与国际交流,他不仅擅长英语,还自学了德、日等多国语言,甚至50多岁开始,还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六十岁之后,他依然牵头在江南造船推动了多项革命性的数字技术应用,建立了全球造船业的第一套数字化焊接管理系统,创造了第一套数字化多点成型冷加工工艺。


最难时段,入党誓言支撑初心信念


造舰必须在创新与守正之间把握好平衡,既要能带队往前冲,也要以超群的责任感,把握住每一个细节。张国新常说,造舰要对历史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


新型舰船常常用到新材料,焊接是一大难关。为确保焊缝质量,张国新常年坚持亲自查验焊缝,数百个舱室“爬舱”的距离,就要达到几十公里。


舰船完工后,须经历严格的海上试验,检验各个装备系统。除了自己造的舰,身为总建造师,张国新还必须为其他舰船、潜艇、飞机设计出一整套演练方案。通过摸索,张国新从外行人迅速成长为专家,能让千军万马做到一丝不乱。他说,欧美国家的海试都交给海军,我们则由船厂承担,好处是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如今,中国新舰的交付速度全球最快。”


“以船为家”,免不了对小家有所亏欠,张国新只能尽力而为。某型高新产品要试航,张国新随舰出海,不得不把重病卧床的妻子留在家中三个月。112舰项目最难的时间,也是张国新母亲最后的日子。那半年多,他每天早七点进厂,晚八点下班后直接进医院陪一整夜,从无间断。现在回想起来,张国新说,自己能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就是那年入党时候的庄严誓词。


张国新从小就有当工程师的梦想,进入江南造船,让他圆了儿时的造船梦。从1986年涉军开始,作为若干新型舰的总建造师,他又圆了军工梦。如今,已到暮年的他壮心不已,依然带队向着第三个梦想奔跑,建设一个“能满足海军装备50年内需求的造船基地”。


张国新说,自1919年6月江南厂的工人在上海率先站出来,投身五四风潮、开展罢工抗争开始,全厂工人阶级就迎来了新的生命起点。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夙愿梦圆。如今,以张国新为代表的江南人正在新时代开创新的伟大历史。天高海阔,他们将把更加辉煌的篇章留给未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