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国防新闻》网站报道,印度航运部门2019-20年度报告承认,虽然公路和铁路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也更需要鼓励海运部门发挥其全部潜力。事实证明,这份123页的报告仅仅用了3页提及了造船的话题,这表明莫迪政府对“海事部门”的内涵了解甚少。
强大的造船业、庞大的商船、高效的港口、远洋捕鱼船队以及开发海底资源的能力,对一个国家的海权至关重要。印度未能将重点放在其海事部门的造船业上,这意味着错过了巨大的机遇。一个蓬勃发展的造船业,除了促进国家以海洋为基础的“蓝色经济”之外,还可以帮助实现莫迪总理的“自力更生的印度”目标。造船业可以让印度的年轻人熟练掌握技能,并通过各种辅助设备创造出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它还将为日益壮大的印度海军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基础,而这正是目前印度所缺少的。
中国的发展建设
中国高速发展的海上力量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业支撑的。中国将造船业定为“战略性产业”,通过税收优惠、贷款和补贴等方式给予大力支持。中国造船厂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熟练的工人也有利于军舰和潜艇建造计划。
如今,中国以及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产能几乎占全世界造船产能的90%。据统计全球40%的商船是中国建造的,而日本和韩国各占25%。而印度造船厂的总产量仅占0.045%的极小比例。即使在印度国内,由于制造成本较高、交货期长、质量不高,使得印度的国产船舶只占印度市场的10%。而我们亚洲邻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只会突显出印度缺乏“海洋愿景”。我们未能利用早期优势和人口资源,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造船和修船行业。
印度的私人造船业正处于衰退状态,严重依赖政府采购合同。在印度的28家造船厂中,有6家为国有公司,2家为地方政府所有,其余20家为私营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近90%的印度政府订单,包括海军的军舰和潜艇以及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舰等,都是由国有船厂获得的的,这些船厂的订单总是满满当当。很少有航运公司愿意在印度私人船厂订购商船。国有船厂对政府合同的明显垄断确保了他们的福祉,同时也剥夺了私营造船业的订单和造船经验。使这种不平衡的竞争环境长期存在的因素还有深层次的问题。
印度造船业低迷
纵观印度私营造船业,除了管理不善外,大多数造船商都债台高筑,或是收支平衡,几乎没有一家能盈利。最近发生的三起重大伤亡事件的造船厂,要么宣布破产,要么被法庭下令清算。印度最大的可容纳航空母舰的干船坞于2015年被印度信实海军工程有限公司收购。然而在五年内,这家船厂已经破产即将出售,负债900亿卢比。
这一惨淡的景象既说明了私营船厂的贪污腐败和短视,也说明了印度政府对海事部门缺乏长远眼光。而造成了这一重要行业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对造船业完全漠不关心,如果此前能够出台一个补贴、税收优惠或“造船基金”的计划,本可以使造船业具有竞争力,并吸引国内外订单。其次,由于大多数政府订单都是直接给了国有造船厂的,因此它未能确保公平竞争的环境。最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相关的造船辅助产业,私营造船厂面临着进一步的障碍。
亚洲邻国的经验教训
印度可以从较小的亚洲国家(如韩国、越南和菲律宾)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和创新中吸取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但它必须制定自己的改革路线图,以使造船业走出目前的停滞状态。首先,政府需要明确区分“航运”和“造船”。航运指的是与商船、港口和航运有关的事务,造船包括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涉及船体制造、动力推进、发电,控制系统和电子设备等等。
现在是时候承认造船业是一个“战略产业”,在国家安全、工业化和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印度需要制定造船战略和路线图。而私营船厂必须与国有船厂一样享受相关待遇,这样才会增强印度的海上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