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的10万吨半潜船“新光华”号、国内首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程”号、海上火箭发射平台……在20年舰船研发工作中,中国船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第七〇八研究所海工部副主任仲伟东曾担任多型重大项目的总设计师,在工作生活中,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远望精神,敢于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实现了船型装备的多项技术创新,深受船东认可和好评。
敢为人先,研发“海上大力神”
半潜船属于特种运输船,素有“海上大力神”的美誉,不仅能运输超尺寸、超重量的重货、特货,在大吨位打捞、海上应急抢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能发挥独特的工程作业优势。正是这样的“海上重器”,其关键技术曾长期掌握在别国手中。怎样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掌握全程设计的核心技术?仲伟东将这份目标和责任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八年光阴,他先后主持了3万吨、2型5万吨、10万吨共4艘半潜船的自主研发工作。3万吨半潜船“华海龙”是国内首次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的大型半潜船,集半潜运输和救助打捞的功能于一身,成为我国打捞和特货运输行业新的利器;5万吨半潜船“海洋石油278”是国内建造最大、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又一新型半潜船,问世后曾多次承接重大工程作业;其担任总设计师的10万吨半潜船“新光华”号,实现了诸多突破。
如今,仲伟东带领团队不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新一代半潜船设计技术体系,对半潜船的稳性与安全分析技术、重量重心控制技术、结构分析优化技术、压排载与调载系统设计技术、全船控制系统安全冗余设计技术等方面日臻成熟。“比如,在重量重心控制上,一开始,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和传统设计一样,逐项的搜集资料加以汇总统计,慢慢发觉很难把握好重量重心的控制。后来,经过深入探索,我们首次提出了对半潜船型的重量重心采用风险评估领域的‘敏感度分析’方法,对核心要素采取敏感度控制,制定过程化解决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从目前交付的几型船倾斜试验结果来看,对动辄3万、5万吨的空船重量而言,最大误差不超百吨,最小误差不足3吨;高达数十米的重心高度,误差不到0.2米。”仲伟东介绍。
作为海工领域的资深专家,他的“绝活”频频被行业内船东所称道。某次试验,面对空载下潜作业时间不大于4小时的苛刻要求,他精准制定控制策略和实施方案,控制精度更是精准到5分钟以内。
在科研生产工作之余,仲伟东不忘团队建设,通过对部门同事的传帮带工作,建立了一支技术水平过硬、具备业界影响力的“半潜船创新团队”。随着几型半潜船的成功交付引起了业界关注,又带领团队完成了创新型的四岛式8万吨、三岛式8万吨半潜船的研发设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在半潜船领域的产品类型和级别,打破了欧洲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创新超越,逐梦“星辰大海”
作为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仲伟东时刻牢记自己的共产党员第一身份,及时更新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库”,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党组、所党委和党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用心学党史,从百年党史中找寻初心,汲取力量。以谦虚谨慎、不畏困难、刻苦敬业的态度,不断优化升级自身专长的船型,为用户打造信得过、用得好的产品。
“‘不日新者必日退’,没有创新,工作就会一潭死水,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党员干部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不落伍、不退步,就一刻也不能削弱创新意识,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步伐。”仲伟东表示。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除了“海上大力神”半潜船,仲伟东还持续在耙吸挖泥船船型研发上做足了“创新功”。2012年,他主持研发的2万方级“通途”号至今仍为国内自主研制的最大型、最先进的耙吸挖泥船,为其树立了良好的业界口碑。为此,船东特意“点名”他担任新研的13800方耙吸挖泥船项目总设计师。
如今,他又带领着一个年轻的团队,全力研发智能疏浚系统,为新一代的挖泥船插上智慧的双翼。船型设计的开发永无止境,面向国家海洋战略安全和发展的全局部署,仲伟东还积极投身于新型打捞船、海上火箭发射回收平台、多功能插桩平台等新船型的研发设计,努力为装备应用模式突破和跨域融合贡献智慧与力量。
“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具有天生的特殊性,只有真正摸清技术难点,逐项攻克,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断为客户提供各种需求层级的‘定制设计’服务。”仲伟东说,“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将继续永葆初心,研发一流海工装备,跨越险阻,突破极限,相信星辰大海的梦想,我们都将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