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2021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胡可一:助力我国船舶业扬帆远航

   2021-08-31 船海装备网47360
核心提示: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集团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工作至今,不仅带领研发团队创造了中国船舶工业史上的数个第一,也见证了

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集团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工作至今,不仅带领研发团队创造了中国船舶工业史上的数个第一,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的飞速发展。一艘艘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船舶迈出国门,在高技术复杂船型等领域让中国船舶的实力享誉世界,助力我国船舶业扬帆远航。

自1982年入职江南造船以来,胡可一一直工作在船舶研发设计第一线。20世纪80年代初,江南造船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越来越需要同国外船东和设备商打交道。一开始,国内船厂连标准的合同文本都没有,出去都是一口“哑巴英语”,跟船东很难对话,而请来的翻译不懂技术,交流效率大打折扣。为了赶上时代发展需求,没去过国外留学、没念过硕博、刚进厂不敢开口说英语的胡可一,没多久就自己出钱上夜校恶补英语。“下班后我就骑自行车去市中心,上夜校到八九点钟,在旁边吃个盒饭。”他也在工作中拼命地创造学习机会,“我看老外怎么写传真,句子怎么用,下次也尝试着用,慢慢用几遍就记牢了。在接待船东、监造代表和船级社的验船师时,我都尽力用英语和他们沟通。每次去不同国家,我会了解下当地的文化,找些大家的兴趣点交流。”


虽然长期从事船舶设计和研发工作,但作为技术“一把手”的总工程师,胡可一在船舶建造完工交付前,有时也要参加试航,风险难以预料。2000年,胡可一接到紧急通知,深夜出海修理“唱歌的螺旋桨”——某试航船反馈发现航行中船体内有杂音。当天晚上他直接到达黄浦江口,然后登上拖轮驶出长江。“船在外海,拖轮开了大概六七个小时才碰到船。当时海上风浪很大,拖轮摇摆得非常厉害,桌上的东西全部被打翻在地。如果不关舱门,海水马上会倒灌进船舱。”到达目的地后,拖轮向前靠上去,大船将舷梯放下来,拖轮的甲板和舷梯的落差足足有两米,个子不高的胡可一先跳到舷梯上,再爬上船。“到达后已是半夜,我们立刻下到机舱后部实地听音,与船级社的专家多次沟通后,判断出杂音来自螺旋桨,后来发现是螺旋桨制作过程中出了一个差错。”胡可一在船上待了两三天,随后将勘验结果带回船厂分析,修正了螺旋桨的边缘形状参数,顺利解决了问题。


这个事件也推动船厂专门制订了针对外检员到制造厂商“上门”检验螺旋桨的检验细则。胡可一解释说:“船是单个产品,不是批量生产的,更容易出现无法立刻判断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亲自到现场排摸和勘察。”他也表示,船厂最大的特点便是能举一反三:“我们派去现场检测的工程师,要求都比平时高,做好每个问题的预防措施,才能不再出现同类问题。”


胡可一入职江南造船以来,一直工作在船舶研发设计第一线,潜心专注于新船型开发、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他以极强的前沿技术敏锐感、独特的专业视点、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丰富的大型船厂技术管理经验和大型科研项目掌控能力,在国内外海事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名望。


2019年5月,57岁的胡可一卸任总工程师,改任科技委主任的他更加注重把握技术方向、培养年轻团队,让这所百年船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2021年,胡可一的肩上又多了份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的担子。如今的江南造船,目力所及,超大型龙门吊、各种分段结构、由专人引导的运载车等,一派繁忙的景象。围绕着这些庞然大物的,还有造船厂里不辞辛劳的工人们在焊接、分装、起吊……这座神秘的造船基地,真正的核心不仅是那些船舶,更是设计建造这些船舶的人及他们手里牢牢掌握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船厂一定要依靠新船型开发,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胡可一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